【以賽亞書五十八章】
耶和華的聖日—領受聖靈引導的新起點
【引言】
躁亂的心靈—當前世界最普遍的流行病
啟應:詩篇一一九篇89-112節
躁鬱與私慾—求不得苦的現象(賽五七5,雅一15-16)
年度異象說,有火煉的試驗要臨到我們,我們倒要歡喜,我想這個異象對我越來越深刻。每一個人都在各樣的試煉中,但是在試煉中要喜樂,必須要有克服躁亂的安息能量。在這個世代當中,許多人都處在焦躁以及混亂的心情底下,這個世代最普遍的流行病,其實不是新冠病毒——如今受到這樣的疫情影響已二年多,但其實到了這個時間應該不必為這樣的事太苦惱。昨天發佈一個數字,從一到三月這一季台灣新增加的確診案例好像1360幾個,其中重症的只有三個,其他是輕症以及無症狀的,比例佔99.7%。而那三個中重症中有一個去世,但是三個中重症,在1360多的人中間,會不會有一個人過世?這個比例一想就知道。所以,值不值的為這樣的疫情來影響所有的人的生活?這是現在執政者所要考量的事;我們不是專家,不在其位不謀其政,毋需說太多。我要說的是,大家普遍看到的是流行病症,但真正普遍的流行病症——我稱它為躁亂的心靈,這種躁動的心如果往前發展的話,就會變成所謂的躁鬱症。人裡面有很多的焦慮,很多的不滿意;這個不滿意,我們稱它為私慾。
先前講五十七章的時候,第5節中的一句話「你們在橡樹中間」,橡樹原文是神,在神的裡面。在青翠樹下有好好的陰涼,卻是慾火攻心,然後做了很多怪異扭曲的事。我們說人的遺傳以及環境的影響,常常會使我們的心產生很大、很多的混亂,這種私慾在學佛的人稱為「求不得苦」。人們常常說人生很苦,有四苦、八苦。四苦就是「生老病死」,八苦就是四苦再加上「愛別離」,就是我們喜愛的人跟我們分離;「怨憎會」,就是不喜歡的人偏偏湊在一起;「求不得」,就是你想要的要不到;「五陰熾盛」,五陰就是「色受想行識」,「色」是我們物質的環境,「受」是我們跟他的互動與感受,「想」就是我們的感覺,「行」就是我們的反應,「識」就變成我們的生命。這是佛教的說法。
比較簡單的叫六欲,就是各種慾望在我們裡面產生衝突。關於六欲有很多種說法,其中金庸的武俠小說〈笑傲江湖〉裡有一段故事,描寫了六個很麻煩的兄弟叫「桃谷六仙」,每個人對主角灌了一道真氣在他裡面,然後這些真氣在他裡面攪動,就把他搞得生不如死。所謂六欲就是指各種各樣的慾望,好比求知欲、求生欲、表達欲、表現欲、情欲、食慾……,又像是「財色食名睡」,貪財、貪色、愛吃、好名、愛睡覺……這些都是種種的欲望在我們裡面攪動,讓我們活得很辛苦。雅各書一15:「私慾既懷了胎,就生出罪來;罪既長成,就生出死來。」人裡面有很強烈的慾望,沒有辦法好好處理,就會在我們裡面給我們製造麻煩;但這些是不要緊的,這些是上帝有意的許可。接下來說:「16我親愛的弟兄們,不要看錯了。」你是被愛的,你要看得對,「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,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;在他並沒有改變,也沒有轉動的影兒。」人生所經歷的每一件事,對有信仰,真正認識神的人而言,都有它的積極意義,讓我們經過了一些困難以後,領受從神而來的那真正的祝福。能夠悟到這一點,其實人生很多事都解決了。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許多人落在躁鬱的煩惱當中,程度輕的常常覺得很難過,很鬱悶,程度重的就成為躁鬱症了,它的原因都是求不得,都是私欲。
混亂與安寧—五陰熾盛的煩惱(賽五七20-21)
五十七章結尾的20-21節:「20惟獨惡人,好像翻騰的海,不得平靜;其中的水常湧出污穢和淤泥來。」水就是思想言語。「21我的神說:惡人必不得平安!」四十八章的最後一節也是「惡人必不得平安」這句話,這成為以賽亞書當中,舊約裡的新約的斷標題,這是講到人心中的混亂;心中的混亂使人不得安寧。你最近心靈安息嗎?什麼時候被攪亂了呢?被攪亂是常有的事,而如何使它歸回安息是很需要注意的。求不得苦之後是五陰熾盛——色受想行識,種種的意念在裡面產生的攪動,是很強烈而且很現實的。
Q. 《以賽亞書》後篇,以「惡人好像翻騰的海」為標點,以「歸回等候」(四十章31節)為始,經過五十六章(4-6節)有關安息日的昭示,進入第三段聖靈篇(五十八~六十六章)。先知的預言要如何引導作僕人的神兒女進入新天新地的心靈領域?
當人生到達一定的成熟度(太年輕的就需要自己去體驗),便會注意到,關於心靈平安的必要以及困難。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就會力求知道這困難的原因究竟何在,並且尋求對治之道。以賽亞書後篇裡以「惡人必不得平安」為分段的標題,這是點出世界上許多人煩惱的表面現象其基本的原因;然後以「歸回等候」作為開始(四十章31節),經過了(五十六章4-6節)有關安息日,日子裡面能不能安息這樣的昭示;然後進到第三段聖靈篇(五十八章~六十六章),這是一個新的起點。賽40:31「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。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;他們奔跑卻不困倦,行走卻不疲乏。」今天的敬拜詩歌每一首都很美,讓我們有一種信心,領受神的應許要如鷹展翅上騰,這是四十章開始的給我們的命題。然後賽56:4-6「4因為耶和華如此說: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,揀選我所喜悅的事,持守我約的太監,5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,在我牆內,有記念,有名號,比有兒女的更美。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,不能剪除。6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,要事奉他,要愛耶和華的名,要作他的僕人-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,又持守他(原文是我)約的人。」告訴我們要謹守神的安息日,要守這個日子,就能夠好好的在神的約裡面領受一切的祝福。這個守安息日和許多人所以為的是不一樣的。以色列人所看的安息日,耶穌基督卻把它破壞,一再的破壞,因為上帝告訴我們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,有人看日日都一樣──對於安息日,我們需要有新的理解。
讀經:賽五八10-14(參全章)
【本論】
耶和華的聖日—從禁食到安息,領受聖靈引導的新起點
從五十八章到六十六章是聖靈篇,講救恩的進入,救恩如何進入我們生命裡邊,也在這樣的人生的歷程裡面一點一點地體會環境的變化。當我們生命變化,環境也會變化,人生就會有變化,有沒有「道」的差別就在這裡。有一件比較微妙的事情,就是進到所謂的聖靈篇,直接講靈的地方非常少,為什麼會這樣呢?有一種很深刻的意義是:神是無所不在的,我們對靈的感受、或是對神的感受,首先會從什麼樣的方式開始呢?從直接而專注的體驗;而漸漸地,我們就知道一切都是。最近有同工感覺在服事的過程當中,好像與上帝的連結不像從前那麼緊密,我說這不是不好的事情,反而是成熟的一種狀態。神就是愛,在愛裡邊就是在神裡面;神就是道,你有真理就是了;你信有神,那麼就不是靠某一種單一的感覺,而是一切——神是萬靈的父,所有的都是靈的啟示。
這一章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,就是先知的預言〈以賽亞書〉,如何引導我們這些從四十九章到五十七章、這一段神兒子作僕人的經歷過過來的人,對於神的道、對於服事有一定了解的人,讓我們進到一個新天新地的心靈領域。外面的世界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,甚至於灰心的人、看法負面的人,會越看越沮喪,越看越困難;但是如果我們是有神同在的人,是一個屬神的人,我們對一切的看法、感受會不一樣,因為我們是心靈裡面與神同在的,就不是像外面眾人在起鬨那樣的說法、那樣的感覺,而是真正的一種在主裡面安寧安息。這幾句話也許不容易懂,就先存著吧!
我們用五十八章第10-14節,本章的最後的一段來概括整章。第10節:「…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;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。」這裡有一個字「變」,也就是原來的狀態和理想的狀態並不一致,原來的狀態不夠好,需要改變。第13節:「你若在安息日掉轉(或譯:謹慎)你的腳步,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,…」講到一個日子,這個日子叫聖日,也就是安息日,使人安息的日子。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信仰,我們要進入安息。
這一章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,第3-6節:「3他們說:我們禁食,你為何不看見呢?我們刻苦己心,你為何不理會呢?……6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嗎?」這四節經文裡面一共講到七次的禁食,特別是第6節講到神所要的禁食是什麼。
五十八章從表面的文字記載來看,至少會看到二個重點:一個重點是禁食,另一個重點是安息。事實上,禁食是使我們安息的方法,而安息是我們每日生活上所希望達到的目標。最後還講到我們要「乘駕地的高處」,我們要「以耶和華為樂」,喜樂才是上帝所要給我們的目的。可以說「禁食是方法,安息是目標,喜樂是目的」;我們能夠同意嗎?
因此這一章的主題是「從禁食到安息,領受聖靈引導的新起點」。本來我們需要看到、感受到聖靈在我們裡邊說話,才感覺到我們是被聖靈所引導;但是當我們學會與神在整個完整的環境當中,時時刻刻與祂同在同行,與萬有成為一體之時,那麼引導的方式就不一樣了。因為我們學會了事奉的原理,對聖靈有新的體驗,對於一個嘗過主恩滋味、有相當程度的人來說,就會有這樣的體會。
我們用10節到14節來分段,第10節「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」,說明曾經有過黑暗,這個黑暗我稱它為「信仰的誤區」,就是一個尋求真理的人的偏差,以及聖靈給我們的規正,這是第一段1-5節。第11節「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」,這是新的引導,就是我們有的錯誤,祂給我們作校正的啟示,以第6-9節作為第二段,講到神的校正,是要讓我們心靈裡潔淨並且發光。心靈裡潔淨的感受,我們有沒有體會過?當日子被一些事搞得很煩、很亂,然後我們靠著主的道做了宣告,把一切都交託給神,心靈裡面頓時的清潔起來,這個叫心靈的清潔。而發光呢?就是在裡面產生一種能量,讓我們看事情能夠看得很透徹,對自己的人生充滿盼望,這叫發光;這樣的體驗我們都會有的。第11節「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,骨頭強壯。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」,對於這些文學的描述,若是深刻地去體會,都能夠有更深的感受。接著第三段,從13節到14節這二節主要是講安息日,講到「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,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,……以耶和華為樂」,安息是和喜樂緊緊連結在一起的,是一個共生體。上帝給我們的應許是要讓我們在日子裡,在時間以及空間當中,我們的人生有超過所求所想、超過所盼望的成就。你、我,我們希望能成為怎樣的人?希望能夠得到什麼呢?這是需要去面對的。許多人對自己人生的追求搞不清楚,用比較現實的問題來問:如果你的人生像普丁一樣,你會滿意嗎?不曉得;想一想就會了解。到底什麼樣才是我們人生真正的成就?所以在「時空中的成就與喜樂」,是這一章聖靈要引導我們進入的狀態,這是我們的盼望。
我還是做一點禱告吧!沒有禱告的話心裡面不安穩。我們一起禱告:主耶穌,僕人把自己獻在祢的面前,求祢憐憫,求祢恩待,求祢按著祢話語當中充滿奇妙應許、充滿完全啟示這樣的恩典,把啟示和智慧的靈賜在我們當中,使我們講的與聽的在祢面前一同尋求、一同得到祝福。有限的時間裡,求祢幫助教導僕人做合宜的剪裁,使我們的分享能夠合祢的心意,也能對弟兄姊妹有益處。求祢祝福以下的時間,憐憫祢的僕人。聽我們禱告,奉耶穌的名,阿們!
一. 信仰的誤區—尋求者的偏失與規正(1-5)
(參五三6,提後三15-17)
1. 偏失的揭示—嘴唇果子的功用(1-3a)
(五七18-19)
五十八章第1節:「你要大聲喊叫,不可止息;揚起聲來,好像吹角。…」作為一個想要被聖靈引導的人,有一個基本的動作是需要做的,就是要去講、要去喊,講才會讓別人明白,「…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;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。」這些神的百姓、雅各家,按著世人看他們都是很好的一群人,第2節:「他們天天尋求我,樂意明白我的道,好像行義的國民,不離棄他們神的典章,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,喜悅親近神。」講到充滿了積極性的好的基督徒。第3節他們產生了疑問「他們說:我們禁食,你為何不看見呢?我們刻苦己心,你為何不理會呢?…」他們不僅僅是熱心地尋求,想要認識神,而且他們在行為上用禁食,有的禁食七天,禁食二十天,有的禁食四十天,刻苦己心,但是他們沒有達到、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,你說他們氣悶不氣悶?正如以賽亞書53:6所說的「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」,我們每一個人按著自己所認為對的事情在努力的做,上帝都不認為我們有錯;我們都很努力,上帝也都很憐憫,也都知道;但是正確的路找到沒有,那是另一回事。所以人總是在錯誤當中不斷的學習,提後3:15-17「15…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,有得救的智慧。」我們正確的讀聖經是非常重要的。「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(或譯:凡神所默示的聖經),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,」使人歸正是受格的動詞,主動詞就是規正。聖靈的規正使我們歸正。
這裡講到「你要大聲喊叫,不可止息;揚起聲來,好像吹角」,以賽亞書五十七章有一段話:「18我看見他所行的道,也要醫治他;又要引導他,…」引導的題目就延續到這裡來了。「…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。19我造就嘴唇的果子;願平安康泰歸與遠處的人,也歸與近處的人;…」之前說到,就是「平安平安」,但是一個達到平安的前提,就是被造就成了嘴唇的果子,我們願意與人分享,當我們對別人講話的時候,常常會使自己清醒過來,這是我講道這麼多年,特別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信息。我們常常在獨處的時候,一些事情越想越氣,這時有人打電話來請教我們問題,我們和他分享時忽然間會發現:我的氣跟他的現狀不也一樣嗎?然後我們就通了,這就是嘴唇的果子。樹是要結出果實來的。
原文直譯 :1喊叫以喉,不要攔阻;如號角揚你聲,並向我的百姓宣告他們的違失,且向雅各家(宣告)他們的罪過。:2且他們喜歡我的道的知識,好像行義的國,他不離棄他神的判斷,又求問我公義的判斷。他們喜歡親近神。:3a.為何我們禁食你卻不看?降卑我們的魂,你卻不知道?
「1喊叫以喉」,就是我們用身體,「不要攔阻;如號角揚你聲」,號角就是要使得人聽見的改變的動作、改變的命令,「並向我的百姓宣告他們的違失」,違失在和合本翻譯為「過犯」,這個字是從悖逆來的,總之就是不正確的反應。我們去定人的罪,說:你犯罪了,你有過錯──指摘是很容易的,但如果我們有憐憫的話,會知道人因為遺傳、環境因素,常常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很難過,自己也不知道。所以神的百姓要告訴他們是哪裡讓自己很辛苦。「且向雅各家(宣告)他們的罪過。」罪過就是贖罪祭,舊約中罪和贖罪祭都是這個字──什麼地方有罪,什麼地方就有贖罪祭。所以聖靈告訴我們的,或者是一個成熟的生命告訴別人的哪些事情是有問題的,都不是要攻擊他的罪,而是希望要希望他能夠改變。「2且他們喜歡我的道的知識,好像行義的國,…」好像行義的國,你希望能夠行在神的義裡面,但是裡面是不是有真理的平安呢?「…他不離棄他神的判斷,又求問我公義的判斷。…」和合本翻譯為「典章」和「判語」,原文是相同的一個字,也就是判例──上帝是怎樣去判斷事情的「…他們喜歡親近神。3a為何我們禁食你卻不看?降卑我們的魂,你卻不知道?」「刻苦己心」原文是降卑我的魂,讓我把我自己的價值、我自己的存在,用一些否定式來說明。刻苦己心是不是好的呢?我們往下看,聖靈告訴我們這是有問題的。
2. 聖靈的規正—刻苦己心的誤失(3b-5)
(參賽九14-15,十九15,西二20-23)
賽58:3b-5「3b看哪,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,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。4你們禁食,卻互相爭競,以凶惡的拳頭打人。你們今日禁食,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。5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、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?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,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?你這可稱為禁食、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?」
原文直譯 :3b看!在你們禁食之日,你們找的是(自己的)心願;且驅策著一切為你們做工的。:4看!你們禁食為了爭訟和爭競,並為以定罪的拳頭擊打。你們的禁食不像今日,能致使在高處者聽你們的聲音。:5這樣的禁食豈像是我要揀選的?人降卑他的魂的日子,豈是(要他)像垂著頭的蘆葦?或用麻布和爐灰鋪下?這豈是你稱為禁食的日子,為耶和華所悅納的?
這些人的禁食和刻苦己心並不是神所要的,並不是對他好的。原文有幾個點可以和大家提:3b看!在你們禁食之日,你們找的是(自己的)心願;且驅策著一切為你們做工的。「看哪」!有些事情我們需要看清楚,不要看錯了。「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」,是找自己的心願。自己心裡想要什麼?並不是不可以想自己想要什麼(後面有告訴我們),但是我們想得夠不夠好?這是一個大問題;想得對不對?是一個大問題。但許多人禁食的目的只是想要藉著禁食得到聖靈的能力,藉著禁食想要使某個人的病好了,有很多人禁食就是這樣。是藉著禁食,就像小孩子用不吃飯來跟媽媽賭氣,讓媽媽去聽他的話;而且還有一些情形,「驅策一切為你們做工的」,不使別人得到安息。
第4節:「看!你們禁食為了爭訟和爭競,並為以定罪的拳頭擊打。」兇惡的原文是定罪,我們定別人的罪,要求別人勞苦,要求別人這樣、那樣,然後爭訟、爭競。下面這句話需要注意,「你們的禁食不像今日,能致使在高處者聽你們的聲音。」聲聞於「上」就是「在高處者」,高處者是誰?就是上帝。「今日」是講你今天這個狀態是好的,你的話已經讓上帝能聽見了,昨天則不見得。為什麼這樣解釋呢?如果我們沒有安息,沒有到達一個好的狀態,能夠與上帝溝通,上帝講的話也沒用。什麼時間你是能聽了,那麼就是我們與上帝能恢復連結的時候,這樣的翻譯也許比較好一點。否則像和合本的翻譯「你們今日禁食,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」,好像上帝拒絕他;上帝拒絕他、斷了溝通就沒有用了。
第5節「這樣的禁食豈像是我要揀選的?人降卑他的魂的日子,豈是(要他)像垂著頭的蘆葦?或用麻布和爐灰鋪下?這豈是你稱為禁食的日子,為耶和華所悅納的?」披著麻布是痛悔,是懺悔,非常非常嚴重責備自己的意思。以賽亞書9:14-15「14因此,耶和華一日之間必從以色列中剪除頭與尾,棕枝與蘆葦─」頭就是棕枝,尾就是蘆葦,「15長老和尊貴人就是頭,以謊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。」先知是與蘆葦相併的。賽19:15「埃及中,無論是頭與尾,棕枝與蘆葦,所做之工都不成就。」世界上這些作領袖或是作先知的,話都不能成就。還有以賽亞書十一章、路加福音第七章都講到耶穌說,人們在看施洗約翰的時候,「是要看風吹的蘆葦嗎?要看宮中穿細軟衣服的嗎?」聖經講到蘆葦,基本上都講到先知,先知的個性,「壓傷的蘆葦,他不折斷;將殘的燈火,他不吹滅」,壓傷就是有一些先知是受壓傷的,蘆葦預表先知。我們這樣的理解:你是神的僕人,作基督徒的,就是作基督——先知祭司君王,不是在那裡什麼都不動,只是懊喪而已,要起來大聲說話,你就會堅強起來。明白嗎?不要刻苦己心,刻苦己心就是降卑自己,說:我不行,那樣不行,這樣不好。這不是上帝所要的,上帝要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尊貴地位以及價值。所以我們常跟大家提到歌羅西書2:20-23「20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,脫離了世上的小學,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、服從那『不可拿、不可嘗、不可摸』等類的規條呢?22這都是照人所吩咐、所教導的。說到這一切,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。23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(好像很有智慧),用私意崇拜(為自己的私慾崇拜),自表謙卑,苦待己身(就是刻苦己心的基本定義),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。」上帝讓我們裡面有七情六慾,這些事情上帝放在我們裡面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,不懂得去善用它,反而去壓抑它,這不是上帝所要的。許許多多苦修的人就是那樣做的。
二. 校正的啟示—心靈裡的潔淨與發光(6-9)
(參詩廿四3-6,太五8,路十一39-41)
如果是懂得去看自己的問題,禁食的時候就是讓我們去看自己隱藏的動機。如果我們看得見自己禁食的隱藏的動機,聖靈給我們規正,會讓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,許多人的信仰是為了要追求自己的情慾、私慾所要的,放縱私慾,而不是追求生命真實、永恆的價值,這件事情是上帝要提醒我們的。所以第6節到第9節就給我們正確的引導。「6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嗎?7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,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?8這樣,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;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。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;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。」前鋒、後衛都為我們預備齊了,使我們人生道路能夠順利。這裡聖靈說什麼是所揀選的禁食,有一個點是比較有趣的:上帝要的禁食不是禁食,懂得這個意思嗎?列了那麼多的標題,都沒有禁食這件事。如果用禁食的方法來面對我們的身體,只有一個意義,就是使我們肉體的衝動能減低一點,使我們私慾情慾能夠控制、能夠壓抑,以至於聖靈的啟示能夠把我們帶向正途,這是上帝所要的。
而這裡講到你的光要發現如早晨的光,你所得到的醫治要速速發明,比較重要的講的是心靈的潔淨,潔淨才能發光。詩篇24:3-6「3誰能登耶和華的山?誰能站在他的聖所?4就是手潔心清、不向虛妄、起誓不懷詭詐的人。5他必蒙耶和華賜福,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。6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,是尋求你面的雅各。」那些人尋求神的旨意,但是手不潔心不清,心裡面充滿了自己的慾望,以及與人之間的衝突,有定罪的心在他裡面,這樣的人怎麼尋求得到上帝呢?人生最現實的事情莫過於我的心情好不好;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,什麼都放下來吧!先把心情搞好,可以嗎?所以馬太福音5:8說:「清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見神。」很多人一直在生神的氣,想要見神是要跟祂吵架,上帝會說:算了算了!我服了你,你不要來找我吧!很多時候是這種情況。
1. 清心的原理—兇惡與自私的潔除(6-7)
(參利廿六13,太十一28-30,路十一39-41,太廿五34-36)
賽58:6-7「6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嗎?7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,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?」
原文直譯 :6這豈非我揀選的禁食:解開罪惡的繩,解下軛的索;並釋放被欺壓者自由,且折斷一切的軛。:7豈非分你們的食物給飢餓的人,且漂流的窮人你接來家,當你見赤身的就遮蓋他,且對你的肉體不逃避隱藏。
揀選的禁食是要「解開罪惡的繩子」,也就是鎖鏈。我們被一些罪,自己裡面充滿了罪,就是自己的罪、別人的罪綑綁著,被一些軛就是壓力綑綁著。而要去釋放被欺壓者得自由,我們自己首先要得自由,且折斷一切的軛。比較需要提醒的第一點是「軛」,我們要認識它。第二點是「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」,這句話有二面的意思,顧恤注意自己的親人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,但是按著原文的直接翻譯也可以理解為,我們對自己肉身肉體的醜陋、肉體的困難,不遮蔽、不逃避,這是可以應用的另外一面。
講到軛,聖經首次提及,是在利未記26:13「我是耶和華─你們的神,曾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,使你們不作埃及人的奴僕;我也折斷你們所負的軛,叫你們挺身而走。」埃及是經濟的世界,亞述是軍事的世界,巴比倫是宗教的世界,而亞蘭是文化的世界,以色列周邊諸國都有它的意義存在。我們被世界的欲望、埃及的肉鍋捆綁,使我們作奴僕。太11:28-30主耶穌說「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29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;這樣,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。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耶穌的軛是怎樣的軛?軛就是工作,台語叫牛擔,牛拉著向前推動,也就是人生向前的責任。你選擇什麼樣的責任,就產生什麼樣的人生力量,日子如何力量就如何,人為了世上必要過去的財物在勞力,結果會怎樣呢?耶穌的軛是要我們好好的對待自己,讓我們進到安息,讓我們可以做成生命、做成榮耀的功課,可以簡單的這樣點到。
「…要鬆開凶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得自由,折斷一切的軛…」,都是講到要使我們的心得到清潔。凶惡的繩,軛上的索,還有第7節「…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,…」這就是一種愛以及憐憫,使自己與別人能有真正的好的關係。神所揀選的禁食在於關係的重建,與神的關係、與自己的關係、與人的關係,而不在於刻苦己心,這應該很容易明白。所以要把裡面的凶惡、把裡面的自私從心裡邊清除掉,這是禁食的目的,也是禁食的真正的作為。路11:39-41「39主對他說:『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,你們裡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。40無知的人哪,造外面的,不也造裡面嗎?41只要把裡面的施捨給人,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。」我們裡面所想要的東西,凡有給人的就有給我們的,我們把上好的真正美好的給人,把喜歡的給人,上帝就會給我們。太25:34-36「34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:『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;35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36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』」前後的經文大家都很熟悉,耶穌是說綿羊的國和山羊的國、天堂與地獄的分別,只在於我們對人怎樣,這就是很簡單的分野。
2. 發光的原則—發現與醫治的連動(8-9)
(太七1-2,賽五二11-12)
如果我們能夠潔除心中的自私以及凶惡,「8這樣,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;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。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;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。9那時你求告,耶和華必應允;你呼求,他必說:我在這裡。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,並發惡言的事,」「我在這裡」和「你若從你中間除掉…」中間畫一個句號隔開了,按這樣分節是很有意思的,「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,並發惡言的事」,是使光發現的原則,是使醫治能夠發明的原理。
原文直譯 :8然後,你的光要剖開如晨光,你的醫治也要速速的生長,在你前面行的是公義,耶和華的榮光要做你的後盾。:9然後,你呼喚,耶和華就應允;你求告,他就說:看我!你從你中間除掉軛,指摘的手指,和罪孽的話。
這段經文也有幾個點可以作提醒的:「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」,「發現」原文是剖開的意思。「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」,「發明」是生長的意思。「發現」(H1234)聖經大多翻譯為分開、分裂,或是剖開。道理要剖開,我們說剖蚌見珠,剖石見玉,道理要把它剖開了,才能夠看得到其中的奧秘;神的話要解開,才能夠使愚蒙人得智慧,這是這裡發現的意思。剖開是行動,而發現是行動的結果。「發明」欽定本grow這個字是生長,像發芽生長一樣。這是說我們的光要被剖開以後,就能夠像清晨的光,路加福音第一章說我們如同早晨的光發現,是從黑暗中漸漸起來的,是一個新的日期的新的早晨,每天的恩典都是新的,這是這裡的意義。你所得的醫治要快速的成長,醫治至少有二面的意義,一面是自己得到的醫治,另外一面是得到醫治的才能,可以去使別人得到醫治。
「8…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;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。」賽52:11-12「11你們離開吧!離開吧!從巴比倫出來。不要沾不潔淨的物;要從其中出來。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,務要自潔。12你們出來必不致急忙,也不致奔逃。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;以色列的神必作你們的後盾。」這也是有前鋒,上帝在我們前面,在義的光景中與神同行;然後神的榮光就成為我們的後盾,也就是隨著我們而來。當我們行義以後就能夠看見神的榮光,關鍵還是:什麼叫行義?
「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,並發惡言的事,」原文是說要從你中間除掉軛,中間就是我裡面或者是我們中間,不要給別人造成壓力。我常常和弟兄姊妹分享:使人舒服就是最偉大的藝術。人生沒有別的,「你不要使人難過」那是一種負面的說法,是保守與人關係和睦;如果能行有餘力,能夠使人舒服,那你就高明了!不要想別的,每一個人的性情不一樣,環境不一樣,背景不一樣,觀念不一樣,狀態也不一樣,你要要求他做不到的事就白搭了。如果能的話,讓他舒服一點是一點。至於指摘的指頭,我們老是喜歡指著別人,不要忘了還有三個指頭指著自己。「發惡言的事」——罪孽的話,造成痛苦的話;惡就是講一些話讓人痛苦,何必呢?
太7:1-2「1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,也必怎樣被論斷;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」這些信息在我們中間都已經是老生常談,再講都不好意思了。但問題是,現實的去看,我們卻都是一再地跌在這一個坑裡,包括我在內。什麼時候還在指摘別人的過錯呢?常常我們對別人產生意見,產生論斷,還振振有詞。生命的操練成熟與否,只有一個指標,上帝給我們的命令這麼簡單:神就是愛;要去愛人,不要論斷人。你論斷也沒用,因為每一個人的光景不一樣,你再怎麼責備他,對他沒有益處。道理不難懂,但我們一再的犯,包括我在內,差別只在於我們跌的有多深?爬起來有多快?我們需要常常不斷的彼此提醒,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實在是很難,所以我們需要有更深、更真實的醒悟,讓我們知道,人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以後,就很難不論斷。
對於論斷,從定義的話來說:當看見一件事情在我裡面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就是論斷,你會同意嗎?你說「牧師你講這話太難了,我們天天都在各種各樣不愉快裡!」──是啊!這是現狀,但是能不能使這樣的病越來越輕?當我們使這樣的病越來越輕,當我們越來越熟練神的道,越來越能夠理解、能夠憐憫、能夠敬重、能夠珍惜別人在他所能的範圍裡面所做的努力,這就是生命的成長。這樣會使別人舒服、也使自己舒服,同意嗎?如果不這樣做呢?那就不愉快吧!氣死了活該!這個世界會讓你氣的還少嗎?所以求主憐憫我們!神給我們這樣的話,不是讓我們去逃避,不是讓我們躲在烏龜殼裡面什麼也不敢動,不是的!祂是要使得榮光顯現,使得醫治能夠發明,使得我們對於許許多多的事情能夠看得清楚、想得明白,然後做有效的事,做有意義的事。
三. 安樂的應許—時空中的成就與喜樂(10-14,五七14-15)
「10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,使困苦的人得滿足,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;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。11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,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,骨頭強壯。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。12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;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。你必稱為補破口的,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。」補破口的,就是破口已經在了。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,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,其實發現的地方就是黑暗的地方。「13你若在安息日掉轉(或譯:謹慎)你的腳步,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,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,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;而且尊敬這日,不辦自己的私事,不隨自己的私意,不說自己的私話,14你就以耶和華為樂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,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。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。」乘駕在地的高處,是非常非常好的應許。講到安息,講到以耶和華為樂,還有「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;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」,這是講到你培養你的後代,後代成為很好的人。然後很多看起來已經是沒有希望的事情,是壞的事情,都能夠被重新建造起來。這就是我要說的,我們在時空當中自我的成就,在神的聖日裡面、自我的裡面有安息,對人有益處,對環境有造就。
1. 園囿的重建—生命與事業的道路(10-12)
(結廿二30-31,摩九11-12,徒十五16-18)
第10節到12節講園囿的重建,「囿」中文的意思是沒有牆的園子,也就是聖經講的伊甸園。我們看很多地方都已經荒廢了,我們是神的生命樹,神的園中長各樣的花,我們能夠使得這樣的生命園地能夠重建。這裡需要有一種道路,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生命以及我們的事業,需要有主說「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」,要有對的路。
賽58:10「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,使困苦的人得滿足,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;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。」
原文直譯 :10你的魂若成就飢餓者,使困苦人的生命得飽足,你的光就要在黑暗中照射,你的幽暗也如正午。
「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」,「心」原文是魂,是我們的人格、思想、意志、情感。神賜給我們靈,我們父母給我們肉體,然後我們的人格、我們的思想記憶不斷的在成就,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,靈還給賜靈的神,肉體四大分解還給世界,只有魂是永遠長在的,也就是我們建造的人格。而我們的思想、我們的人格是做什麼的?是成就飢餓者,「發憐憫」原文是成就、成全。我們對於飢餓的人給他飽足,使困苦的人生命得飽足,用主的話、用主的恩典使人的心能夠得到飽足,你的光就要在黑暗中照射,你的幽暗必如正午似的,最亮的時刻。在別人看起來是黑暗的,在我們看起來是亮的,因為我們自己就是光。在這個黑暗的戰爭威脅、地震……種種災害的環境當中,在我們看就像大白天,就像正午一樣,有公義的日頭在其上。
賽58:11「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,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,骨頭強壯。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。」
原文直譯 :11耶和華也要常常引導你,且滿足你的魂,在乾旱之地。且你的骨頭要強壯,而要如得澆灌的園子,又如泉源的水,不虛謊的水。
耶和華也要常常(時常)引導你,就是持續性的在任何時候、任何地點都要引導。且滿足你的魂,心滿意足是使我們魂、使我們的人格思想生命都能夠滿足。在乾旱之地你的骨頭要強壯,骨頭就是我們的意志。而且要像澆灌的園子,又如泉源的水。「水流不絕的泉源」,「不絕」原文是不虛謊。這裡有些有趣的事值得思想:真理的話,水就是話,源源不絕的,每一句話都成為堅定的、必定要成就的應許,這是這裡所給我們準確的啟示。
賽58:12「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;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。你必稱為補破口的,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。」
原文直譯 :12而他們要建造出於你的,久違了的荒場。一代又一代的根基,他們要興起。於你,就被稱為修補破口的,和回轉道路的,以供居住的。
第12節「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」,「他們要建造出於你的」,「他們」指的是許許多多的人,我們曾經做過的事情,曾經經營過的事。「久違了的荒場」的「久違」這個字和永遠是相同的字。我很喜歡久違了這樣的意思,我讀這段經文心中有很大的盼望和安慰,我們曾經去幫助去服事一些人,後來因為種種的緣故就分開了,好像鞭長莫及想幫也幫不了。但是會的!上帝會給我們建造,讓從我們出來的人或是出於我們的事,都會重新被恢復被建造。「累代的根基」是「一代又一代」,是說我們所傳的信息,或是所做的事情,能夠有長遠的果效。我們現在做的一些事情,如果按著真理、合乎真理,留下的一點點信息,留下的一點點的文字,也許能夠繼續的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。「他們要興起」就是重新興起。「你必稱為補破口的」,我們常說幼稚的人是看到牆上有洞就去摳,成熟的人則是把它補好。「回轉道路的」是使得人走錯路能轉回來,讓他們能夠居住,能夠與神安定的同居。這是比較深刻一點的啟示。
講到堵破口的,摩9:11-12「11到那日,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,堵住其中的破口,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,重新修造,像古時一樣,12使以色列人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。此乃行這事的耶和華說的。」這段話也引用在使徒行傳。結22:30「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,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,使我不滅絕這國,卻找不著一個。」之前和大家分享過,人可以分成二類,在教會中、在家庭中、在社群當中也一樣,不是分為男人女人,而是一個是挖洞的,一個就是補破口的。我們是要成為補破口的,還是要成為去破壞、去挖洞的人──當我們在定罪在指摘的時候,常常不經意就在挖洞了。
2. 高處的平安—日子與腳步的安穩(13-14)
(哈三18-19,路二14)
賽58:13-14「13你若在安息日掉轉(或譯:謹慎)你的腳步,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,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,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;而且尊敬這日,不辦自己的私事,不隨自己的私意,不說自己的私話,14你就以耶和華為樂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,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。」
原文直譯 :13若你在安息日回轉你腳,行做你心所願的在我的聖日;又稱安息日為美妙的喜樂,耶和華之聖,可尊重的。且尊重之,自你行做的道路,自你尋遇的心願,自你說的話。:14然後,然後,你為樂於耶和華,且我要使你騎坐於地的高處,我也要餵養你,你祖雅各的產業。因耶和華之口說了。
在安息日掉轉我們的腳步,就是使我們的腳重新回到正確的路上;回轉,行做你心所願的在我的聖日(「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」),這有二面的意義,按照原文,操作什麼不重要,行做就是做事情,行為、動作,在聖日裡要做合乎神心意的事情,讓我們可以快樂的事情。又「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」,有人說應該翻譯為「美妙的喜樂」,因為在以賽亞書13:22翻譯為「華美的」,第14節「你就以耶和華為樂」是這個字的動詞,「可喜樂的」是名詞,原來的字義是很嬌嫩的──「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」──這個日子你要好好的對待它,你要用溫柔的,甚至是幽默的心情對待這個日子,這是稱它為可喜樂的。「以耶和華為樂」就是把自己的心放溫柔,把它看為美好,然後尊重這日,這個日子是耶和華的聖日,是可以尊重的,是有價值的日子。「且尊重之,自你所行做的道路」,行做的道路就是我們行為做事的道路,我們今天選擇怎麼做事?怎麼做才是我們的目標。在這裡,所做的事情、所想的心思、以及所想要說的話,這是三方面,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安息。然後把自己心放溫柔,希望在神的裡面能夠快樂,祂就使你乘坐在地的高處。「不辦自己的私事,不隨自己的私意,不說自己的私話」和合本的翻譯都不錯,但是我們還是按著原文去了解,比較容易找到做事的方式。這裡講乘駕,就是騎,騎在馬上,是說我們在相同的路上,有比較好的工具,有比較有效率的方法,讓我們可以在高處來生活。然後上帝要「餵養我們,以雅各的產業」,雅各的產業就是長子的名份,是與神同坐寶座這樣的名份。
講到耶和華的聖日,特別要提到羅馬書14:5-6「5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;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。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。6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。吃的人是為主吃的,因他感謝神;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,也感謝神。」許多人守安息日,是把那個日子定規了,其實上帝的心意,耶穌為什麼讓我們對安息日有新的看法呢?重點不在於哪一天,而在於你看神的日子是怎麼看?上帝給我們的時間,你如果沒有辦法天天讓自己歸回安息,至少分別一些時間使自己歸回安息吧!如果我們看這個日子這個時間是上帝給我們的寶貴的時間,我們就要好好的用這個時間來好好的對待自己,怎麼好好對待自己?要禁食來克制自己的私慾,使我們能夠安息,使我們的心能夠平靜安穩,使我們能夠得到神的引導,聖靈的啟示讓我們能夠確定我們的人生是美好的,讓我們也能夠看見自己要去建造的環境、建造的關係、建造的生活是可以何等的美好,然後你就會越來越看見。申命記33:25「你的日子如何,你的力量也必如何。」請問你你的日子如何是由別人決定的嗎?在這個時間,活在當下,這一刻你要決定積蓄憤怒、繼續生氣,還是要救自己、使自己快樂?唯一可以自己決定的只有這件事。其他的事情,首先說,別人的想法、世界如何你改變不了,其次,我要說你改變得了,到底我在說什麼?因為你心改變了,外面才能改變。「我的心改變了,外面也就改變了。」這是如響斯應的,很快的連動。但人看不清楚,所以老是把自己放在地上與人爭長鬥短。神要使我們乘駕在地的高處。
二個禮拜前講了以賽亞書五十七章的信息——至高者的隱密處,引用詩篇九十一篇。詩篇九十一篇開宗明義:「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,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。」在祂的保護之下,祂成為我們的山寨,成為我們的高台,成為我們的保護。最後說到,我們認識祂的名,祂就把我們放在高處;我們求,祂就聽;然後祂要使我們足享長壽,使祂的救恩顯明於我們。道理非常簡單,你把自己放在高處還是低處?你把自己放在哪裡?你是誰,卻把自己放在地上跟人家在那裡生氣,爭長鬥短,鬧得不可開交,越鬧就越亂,到後來什麼都得不到。哈巴谷書3:17節講到環境——「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,葡萄樹不結果,……」種種,「18然而,我要因耶和華歡欣,因救我的神喜樂。19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;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,又使我穩行在高處。」路2:14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!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(有古卷:喜悅歸與人)!」這一切都是要快樂。
【結論】
領受聖靈引導的新起點(雅一25-27)
認識敬虔與禁食的真諦;
進入安息與高處的平安。
上帝所揀選的禁食,很多人把它當作一種宗教活動,安息日也把它當作一種宗教活動,這些都可以,因為宗教就是要引導我們使我們活好。上帝所揀選的禁食是鬆開兇惡的繩,解下軛上的索,使被欺壓的你自己以及別人能夠得自由。所以我們今天講領受聖靈引導的新起點,雅各書1:25-27「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、使人自由之律法的,並且時常如此,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,乃是實在行出來,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。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,卻不勒住他的舌頭,反欺哄自己的心,這人的虔誠是虛的。」雖然有很多宗教作為,他自己亂講話,講到後來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。這叫論斷,對吧!「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,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」今天希望這些話有新的意義。認識敬虔與禁食的真諦,敬虔,有一些外在的行為使我們能夠歸回安息,我可以和大家這麼說:一切的要求都是要讓我們從心中發出愛,有平安才有喜樂,其他一切都是虛的,一切都是沒有作為的。有些時候我們做盡一切的努力,如果心不對了,一切就都白做了。心如果髒了,那麼許許多多宗教上的努力,在上帝面前可能毫無價值,因為對自己不好!
如果我們正確的操練敬虔,操練禁食,就是約束私慾,然後操練使自己安息,讓自己歸回安息,平靜安穩,我們就能夠接受到聖靈同在的平安。我有時候為了預備講道,把很多很多的注意力放在信息裡面,也會忽略到自己裡面的安息。我們的心必須要不斷的操練,否則整個世界就是那樣的一種文化,那樣一種狀態,我們不操練沒有辦法保守自己潔淨的心,不操練沒有辦法使我們常常有安寧。而如果我們能夠真真實實的保守自己的心在安靜的狀態底下,這種安寧安定不是像一些修行的人所用的方式,什麼都不想,就是入定,要求什麼都不想。不是的!是要讓我們想恩典的事,想慈悲的事,想美好的事,讓我們的心被導向正確的方向,這才是比較準確的路。宗教活動就是要讓我們引入安息,而安息不是都不想,我自己曾經做過這種修練,我是知道的,入定到一定的程度,天是會打開的──天是打開的,而你的心是髒的,很快就掉下來。使我們手潔心清,心裡常常保持在一種舒服的狀態,對自己好一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