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賽亞書五十六章】
安息的新約—神兒女作僕人的事奉目標
【引言】
服事的難題—不聽的或麻煩的
啟應:詩篇一卅二篇
能聽你的人?—有負擔而無反應的對象(提前四16,太十一16-17)
還是從異象談起,歡歷試煉就會榮耀顯現,所以試煉是對我們有益處的,但是我們怎樣才能夠進入試煉呢?有一個很簡單的或者是說很關鍵的入口:服事是試煉的入口,是榮耀顯現的契機。所謂的服事神進到試煉,用一句話來講就是自討苦吃,很多傳道人很容易進行自討苦吃這樣的人生,最容易理解的範例就是宣教士,像大福音的時代,英國、美國、加拿大有許多宣教士,他們原來生活都非常優渥,地位非常好,但是他們放棄一切,進入異鄉,被排斥、被敵視,被當作洋鬼子,甚至於有些連命都沒有了。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?因為知道有更高、更真實的榮耀在前面為他們預備著。所以我們怎樣才能夠進到試煉裡呢?有些人碰到困難就會說何必呢?對於一個覺得服事受苦是不必要的人,想要體驗真正生命的榮耀就不容易了。但是既然進到服事裡是自討苦吃,也就說明服事有它不容易的地方,有辛苦艱難的事。
服事的難題是一個生命成熟者的困擾。生命如果還在幼小的時候,對於信仰都還不堅定,該信什麼都還不知道,還在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,那麼就談不上進到服事的難題。一個生命成熟者他就會碰到服事的難處,常和大家分享的提摩太前書四章16節,保羅對提摩太說:「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,要在這些事上恆心;因為這樣行,又能救自己,又能救聽你的人。」常常人們對救恩有非常錯誤的理解,以為所謂救恩就是從不信變成信,其實大謬不然。羅馬書十三章明明告訴我們:現在比初信的時候、得救的時候更近了,這個救是上帝在一切環境當中幫助我們,使我們生命越來越豐富,使我們對永恆、對今生有非常確定的把握,知道怎樣可以與主同在,靠主活得好。這裡說需要找到可以聽你的人,誰是能聽你的人呢?傳福音或者是服事主的人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困難,就是主耶穌所說的「我們向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;我們向你們舉哀,你們不捶胸」。先知在本地本鄉是不被重視的,對於我們所愛的人,很想把我們所知道的好消息傳給他,但他不願意聽,或者是聽了也沒有反應,所以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一章16-17節:「16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?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,說:17我們向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;我們向你們舉哀,你們不捶胸。」主耶穌講這段話,是有人問祂說「得救的人少嗎?」祂說「天國是努力進入的」之後講的。接下來向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傳福音,行神蹟,沒有人理祂,所以祂說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…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」。這是耶穌基督讓我們知道,祂服事常常會是,有負擔、但是祂所愛的親人沒有反應,這是服事的難題之一。
很麻煩的人?—聽不懂或有困難的對象(太十五21-28)
還有另外一種難題:會碰到很麻煩的人。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,所以願意聽你的人常常就是他很困難,他負債、他有病、他婚姻陷入困難、他事業發生問題了…。像我們以前的同工劉民和牧師他們在服事吸毒的人,搞起來多難搞!帶他信主,不是就這麼結束了,後頭要惹我們麻煩,或者是要繼續服事的擔子非常沉重。更麻煩的是,有些人他想聽,卻聽不懂,有些人他在生活上、生命上有各樣的困難…。所以這就是服事的難題,是生命成熟者服事的難題。如果生命還不夠成熟,碰到這些只是讓你練練手而已。
有些人來找我們,和我們所預定的計畫是有差距的。馬太福音十五章21節以下講到耶穌離開祂的家鄉,來到泰爾、西頓。「21耶穌離開那裡,退到泰爾、西頓的境內去。22有一個迦南婦人,從那地方出來,喊著說:『主啊,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!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。』23耶穌卻一言不答。門徒進前來,求他說:『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,請打發她走吧。』24耶穌說:『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。』25那婦人來拜他,說:『主啊,幫助我!』」那婦人繼續糾纏祂不放。會不會有人糾纏你不放呢?原本你是沒有負擔的。「26他回答說:『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』」這個話聽起來好像有點傷害人。「27婦人說:『主啊,不錯;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。』28耶穌說:『婦人,你的信心是大的!照你所要的,給你成全了吧。』從那時候,她女兒就好了。」耶穌講這一段話,這樣問她,其實是一個試煉,祂原知道怎麼行,但是祂藉著婦人這樣的反應,讓我們看見這個婦人是配得救恩的,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人他所關心的、所注意的是他家人的疾病啦、生活的問題等等,但是耶穌更重要的是看我們的信,也就是我們的生命,當我們信心到了、生命到了,一切都會好。
- 服事主的人,各有他的界線與對象(林後十13-16,約六37、65)。而哪些是主所量給我們,要使我們教學相長,一同蒙恩的,哪些又是不屬於我們,只是要作為試煉功課的?(約壹二19)如何分辨?如何有效的服事?
和大家討論的重點是,服事主的人各有他的界線,耶穌說「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」。每一個人有自己服事的界限以及對象,一個人顧不到那麼多,就連耶穌基督祂都有受到一定的約束,一定的界線。這是說明我們雖然艱難,但是也不必太憂慮,因為上帝量給我們各自有各自的對象。哥林多後書十章13節以下保羅說:「13我們不願意分外誇口,只要照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搆到你們那裡。14我們並非過了自己的界限,好像搆不到你們那裡;因為我們早到你們那裡,傳了基督的福音。15我們不仗著別人所勞碌的,分外誇口;但指望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,所量給我們的界限,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,16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;並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,藉著他現成的事誇口。」一再說到界線,是說每一個人有他自己的該服事的範圍。我很認份,越來越認份自己的界限,因為我相信我們的異象所說的「人人經十字架進天國,與主同坐寶座」,我要服事的對象就是自己知道有呼召,願意付代價,願意得著榮耀,可以與神同坐寶座的人。當然其他人我們也愛,但是有些時候就不是我們的範圍。如果你們有人能夠和我同心,可以去幫助一些想要進到榮耀,得著與神同坐寶座這樣的位份的,那麼就是我的界線可以擴大。當然這樣的呼召並不是那麼輕鬆的,這樣的呼召、這樣的服事可以說是實打實、硬碰硬的。希伯來書十章32-38節講到我們「成了戲景」,希伯來書第十一章35-40節講到許多人「是世界不配有的人」,家產被人奪去,仍然會抱著很大的快樂的心繼續服事,經歷許多的試煉,越試煉越得勝。
所以每一個人的服事(主要是對生命漸漸成熟的弟兄姊妹說的)有每一個人的界線,上帝會給我們所需要服事的對象。約翰福音六章37節主耶穌說:「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;到我這裡來的,我總不丟棄他。」相同的一章又說了一次,第65節:「耶穌又說:『所以我對你們說過,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,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。』」耶穌是怎麼樣的?父給祂,祂就好好的服事;父沒有給祂,那麼就不是祂的責任。這也是對生命漸漸成熟的弟兄姊妹,我們要彼此勉勵,也要彼此安慰的。上帝給你的,你就好好的服事;不是上帝給你的,也不要太自作多情,太自告奮勇,做了也不會有果效。
我們說服事主的人各有各的界線和對象,問題是哪些人是主所量給我們的,要使我們教學相長,一同蒙恩的?我非常感謝願意聽我的人,你們願意聽,對我就是很大的鼓勵,而我們在傳遞的時候就是使自己的生命成長,教學相長,一同蒙恩。哪些又是不屬於我們?不屬於我們,又出現在我們旁邊幹嘛?是要成為試煉的功課。我們又不能不愛他,明明知道他不理我們。所以約翰壹書二章19節:「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,卻不是屬我們的;若是屬我們的,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; 他們出去,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。」其實我們身邊服事過的人,多如過江之鯽,有些人離開了以後,才想起來牧師曾講過的話,終於懂了,但是回不來了,因為我們還要往前走,他已經走到另外一條路了。所以哪些人是我們要服事的呢?如何分辨?當我們分辨清楚以後,就要有效的去服事他。怎樣服事才能夠按著主所要加給他的能夠真正得著?這是我們需要思想、需要學習的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要的就是對漸漸成熟的弟兄姊妹,一起來探討怎樣事奉神,服事人,當然初信的人知道也很好,這是我們希望大家了解的。
我們一起先做一個禱告:主耶穌,我們同心合意的到你面前來尋求你的恩典,尋求聖靈保惠師賜下啟示和智慧的靈,讓講的、聽的一起在你面前尋求、仰望、等候,使你那生命的道、榮耀的道,藉著我們的分享就顯明在我們當中,運行在我們的心靈裡,使他發揮作用在我們的生活裡,使我們在今生得百倍,在來世得永生。謝謝你祝福我們,憐憫我們,聽僕人的禱告,奉耶穌的名,阿們!
讀經:賽五六1-3(參全章)
【本論】
安息的新約—神兒女作僕人的事奉目標
以賽亞書的四十九~五十七章是神兒子作僕人的成長經歷,第五十六章已經是這一段的最後倒數第二章了,這是說明已經經過了許多過程,已經進到成熟者應該要有的服事。第1-3節:「1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守公平,行公義;因我的救恩臨近,我的公義將要顯現。」神的救恩臨到的時候就是使祂的義在我們生命當中顯明出來。「2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,禁止己手而不作惡;如此行、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。」講到我們自己以及幫助別人所需要做的事,就是要謹守安息日,禁戒自己的手不要造做一些會使自己難過的事。「3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:耶和華必定將我從他民中分別出來。太監也不要說:我是枯樹。」講到外邦人和太監,以賽亞藉著這樣的話給我們劃定一個服事的對象,外邦人是與我們關係遙遠的,太監是看起來人生沒有盼望的。第4-7節中,4、5兩節講太監,6、7兩節講外邦人。第4節「謹守我的安息日,揀選我所喜悅的事,持守我約的太監」,第6節又講到「守安息日不干犯,又持守他約的人」;所以無論是太監也好,是外邦人也好,我們要去服事的對象,他所需要去認識並且需要實踐得好的就是這二件事:一件是謹守安息日,另外一件就是持守祂的約。這裡有一個對約的認識,關於「約」,至少我們知道有新約和舊約,約到底是怎樣的約?我們和主定什麼約呢?這是需要了解的。我們看到耶穌在服事的時候,不斷地破壞安息日,所以安息日到底是具有什麼樣的意義?對此也需要有更超越的理解,否則就會進到一些守教條主義的教門,就像現在的以色列人一樣,守日子而沒有安息,這不是真正的守安息日,這個大家應該可以了解。
講到安息與約,這個約是新約,我們藉著安息的新約,要去服事上帝所量給我們的事奉對象,要把他帶到他應該可以達到的神從上面召他來得的賞賜,這是我們作神成熟的僕人要事奉的目標。以1-3節作為引子來闡述這整章,第1節:「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守公平,行公義;因我的救恩臨近,我的公義將要顯現。」第一段講公平和公義是我們事奉的內容。第3節講到太監和外邦人是事奉的對象,這是第二段。至於第三段,經文第2節講到「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,禁止己手而不作惡」,我們要知道在神的眼中看什麼為善?看什麼為惡?善惡就上帝的看法,顯然的與世人的看法、世界上公義的標準有一定的差距,所以第三段用第8-12節這五節來說明,上帝讓一個成熟的事奉者,其所需要非常清楚分辨的知識。1-3節:事奉的內容,講到關於救恩的臨近,就是祂要來幫助我們,使我們在一切的事情上都能得勝有餘,能夠使神的救恩在我們生命裡發揮作用,這樣的實踐。4-7節:事奉的對象,來看到神救恩發揮作用、顯現的時候,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、什麼樣的果效。8-12節:事奉的知識,標題為「神救恩真理的礁石」,為什麼講礁石?接著會加以說明。
- 一. 事奉的內容—神救恩臨近的實踐(1-3)
- 公平與公義—在不平感覺中尋思(1)
(詩九七1-2,七三16-17)
賽56:1「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守公平,行公義;因我的救恩臨近,我的公義將要顯現。」
原文直譯 :1耶和華這樣說:守公平且行公義,因我的救恩臨近而來,而我的公義要顯明。
謹守公平、遵行公義,謹守遵行神的話,因為神已經要來幫我們了,幫的結果就是使神所判定的、所認定的,也是我們所能夠享受得好,這是公義能夠顯明。講到公平和公義,我想服事神的人或是世上的人都很喜歡講這樣的話,但是公平是什麼?公義又是什麼呢?有時候人們的觀念是相當的模糊,或是人言言殊,各說各的。詩97:1「耶和華作王!願地快樂!願眾海島歡喜!」相對於撒旦氣忿忿的來到世上,人們就憂愁了,「2密雲和幽暗在他的四圍;公義和公平是他寶座的根基。」上帝是不能不公平、不能不公義的。但是上帝的公平你能同意嗎?很早以前我講一篇信息,一開始我問「你認為上帝公平嗎?」每一個人都說公平。講完了以後,有一個信主二、三十年的姊妹哭著說,她一直認為上帝不公平,只是不敢說而已;我講了以後她就理解了。
你說公平還是不公平?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一直在我們身邊嘛!所謂的智愚賢不孝,有的聰明、有的笨,有的健康、或是疾病,有的人含著金湯匙長大的,有些人就一輩子辛辛苦苦,你怎麼能說上帝公平呢?就是在有很多的不公平的事情上面,讓我們去思想。所以詩篇七十三篇是很有意思的:「1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!2至於我,我的腳幾乎失閃;我的腳險些滑跌。」為什麼滑跌?因為他看世上不平的事太多了。「3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。4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;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。5他們不像別人受苦,也不像別人遭災。6所以,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;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。7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;他們所得的,過於心裡所想的。」詩人看到那個人實在看得很難過,竟然胖到眼睛都凸出來了。「8他們譏笑人,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;他們說話自高。」擁有比較好的條件,還看不起人。「9他們的口褻瀆上天;他們的舌毀謗全地。」喜歡說長道短,到處論斷。「10所以神的民歸到這裡,喝盡了滿杯的苦水。11他們說:神怎能曉得?至高者豈有知識呢?」看到世界上那麼多事,你(上帝)也不管一管,你是瞎了嗎?還是度假去了?「12看哪,這就是惡人;他們既是常享安逸,財寶便加增。」實在是錢越賺越多。「13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,徒然洗手表明無辜。」心和手常常要去洗滌,因為有疫情的關係洗不到心去,但是他的心常常弄髒了。「14因為,我終日遭災難;每早晨受懲治。」服事主的人其實人生有很多試煉坎坷的事情發生。「15我若說,我要這樣講,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。」因為他裡面信的是另外一些。「16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,眼看實係為難,」你都想明白了嗎?世界上不公平的事。「17等我進了神的聖所,思想他們的結局。18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,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。19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!他們被驚恐滅盡了。20人睡醒了,怎樣看夢;主啊,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。」我講這些其實是要讓大家知道,上帝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,你如果不進到神的聖所,至高者的聖所去看,是沒有公平的。會不會有一些事情我們受到很大的欺壓,欺壓我們的人他還坐在車上,還在談笑風生?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事。
有一位很久沒有跟我們聯繫的姊妹來找我們,她遇到一個困擾,原來她是在中國大陸一間外商公司作高管,有很好的收入,而她們家是在中國南邊一個小城,有姊妹二人,她賺得多的時候就幫助她的家人,家人也都很聽她的。當時她為她的父母買了一間房子,另外她的姊姊想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學區,於是她出了一半的錢幫她姊姊買了,說好產權一人一半。這個姊妹後來工作辭掉,嫁給一個宣教士,到了台灣南部宣教。而後她的父母親去世了,她父母包含原來有的一間房子,一共有三間房子。而她的姊姊在她父母親去世以後,自己的房子不住,住進了父母親的房子,然後把三個房子都賣掉。她面對姊姊,想要跟姊姊說這跟當初的約定不一樣,結果每一次打電話回去,或是叫人去詢問這件事情,都被她姊姊非常惡毒的話罵出來。當她面對這樣的困擾、跟我講的時候,她問我主要的問題是,她想要採取法律行動,但是她的丈夫和她丈夫的爸爸都是宣道會的傳道人,他們很持守上帝的話,認為作為神的兒女、神的僕人不應該打官司,以致就不支持她。同時她姊姊也不理她;眼看法律追訴期要過去了,她便問我可不可以打官司?
我是跟她說:「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處,關鍵是在於我們仰望神,我們不倚靠這些。」因為他們作宣教士,生活漸漸困難。她姊姊為什麼講那麼惡毒的話,其實有一個作用,就是想要弄到彼此老死不相往來。我跟她說:「做什麼都可以,但如果想要爭回財產,恐怕不是那麼容易,也不應該是我們的想法,因為我們仰望主。但是如果打官司是為了姊姊的益處就可以。」打官司為什麼是為了姊姊的益處?其實是有意義的,因為姊姊可能是為了那些錢財,想要跟這個妹妹斷絕關係,所以那些錢財就變成姊妹之間的攔阻,也變成她良心永遠的不安。所以如果以戰逼和,逼得大家取得一個共識,乾脆就讓這個姊姊知道「我不會跟你計較,但是希望我們關係好」,這樣反而可以使對方得到釋放。
所以凡事都可行,我們不被什麼僵硬的律法所綑綁,但是一切要問自己的心。如果我們相信神,一切的公平公義在上帝那裡,不需要靠我們自己,那麼,為了對方,如果我們良心是真正為了對方,就做吧!我要說我們作為服事神的人,我們人生當中會經歷很多人打我的左臉,連右臉也轉過來給他打,或者是會經歷很多明明他是不公不義,但是他卻為了某一種當時他的目標、目的,很愚妄的目的,去做了很不應該去做的事情,使得神的兒女受欺壓。神的兒女受欺壓這件事沒有什麼不好,詩篇76:10「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;人的餘怒,你要禁止。」他的不合理就顯出我們的包容、忍耐、愛,以及我們有一種寬宏真實的心;但是上帝有一定的界線,當我們功課學會了,人的餘怒,就是超過神所命定的,上帝就禁止了。
如果我們真正學會功課的話,我們一切都會好。但是關於公平和公義,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要在一種不公平的感覺裡面去理解上帝的作為,因為上帝要把我們引向高處,讓我們的觀念更昇華、更真實。其實所謂的公義公平,是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不同的標準。也許像我們所講的那位姊妹,她所遭遇的情形看起來是不公平的,可是他姊姊為什麼會這樣?或許有一個原因是,她姊姊從小就覺得不公平,因為她這個妹妹書又讀的好,人又聰明有智慧,又出國留學,又賺了很多錢,而這個姊姊為同一父母所生,覺得一輩子沒有什麼太大的人生成就,到後來還得用自己也不喜歡的方式去得到一些財產……。到底怎樣才是公平公義?真的要去了解。
我曾講過一篇信息〈我們成了一臺戲〉,林前4:9「……;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。」這是公平公義背後的因素,但是上帝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試煉,第8節說:「你們已經飽足了!已經豐富了!不用我們,自己就作王了!我願意你們果真作王,叫我們也得與你們一同作王。」這個是要讓我們有寬宏的心,讓我們認識更高的公平公義,這是我們要與主同坐寶座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。我想對公平公義的事,我們有一種基本的理解,希望當我們看一些事情還覺得不平的時候,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,我們所需要的是眼界要提升,心胸要開闊,讓我們能夠有更高更大的恩典和榮耀,就不會計較那小小的、人們所計較的一些小事。
- 太監與外邦—在絕望處境中重生(2-3)
(申廿三1,路一24-25,弗二11-12)
賽56:2-3「2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,禁止己手而不作惡;如此行、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。3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:耶和華必定將我從他民中分別出來。太監也不要說:我是枯樹。」
原文直譯 :2有福啊!這樣行的人,而人之子修造堅固於此,謹守安息日(而不)干犯;且禁止他的手於造作一切的惡。:3而不要說這樣的話,外邦之子聯合於耶和華的,說:分別,耶和華要分別我,自他的民中。太監也不要說:看哪!我是枯樹。
人們會覺得說「為什麼祢揀選以色列人,不揀選我們?為什麼祢把他們從我的民分別出來?」還有「太監也不要說:我是枯樹」,枯樹就是枯竭的樹,結不出果子的,太監就是在人生當中,在很長的世代裡,被人家看不起,覺得是沒有用的人。申命記23:1「凡外腎受傷的,或被閹割的,不可入耶和華的會。」這是在舊約裡面的一些規則,並沒有說原因是什麼;其實這是因為神的定意要讓人生養眾多,這是以色列人所領受的,是世界上的事、世界上的原則。路加福音第一章24-25節,以利沙伯是施洗約翰的母親,她年紀大了沒有辦法生育,所以當她懷孕的時候,就說:「25…主在眷顧我的日子,這樣看待我,要把我在人間的羞恥除掉。」男的女的都一樣,就世界的標準、世人的看法而言,不能夠生育,不能夠傳宗接代,好比中國人講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似乎是很嚴重的事。這個標準、看法在世界上是沒有辦法改變的。以利沙伯是這樣的,撒母耳的母親哈拿也是這樣經歷過來,這是世界的一些價值觀。
但是如果我們的價值觀是超越的,是提升的,我們知道人我一體,我們只看永恆的關係,我們知道我們彼此是弟兄姊妹,就像在以賽亞書五十四章,我們講到上帝給的啟示和應許,1-3節:「1你這不懷孕、不生養的要歌唱;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,揚聲歡呼;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2要擴張你帳幕之地,張大你居所的幔子,不要限止;要放長你的繩子,堅固你的橛子。3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;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,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。」就是要使我們的身量擴大,想法能夠提升。如果我們從永恆的角度去看,所謂的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,重要的是關係,這個關係是道、是愛、是神的關係,而不是血緣的關係,能夠超越這樣一種的狹隘性,讓我們知道我們愛雖然不是肉身所生的。保羅守獨身,提摩太卻是他的真兒子。有許多人沒有血緣關係,但是卻是真親,這種關係在我們教會裡面越來越明顯。所以如何才能提升我們的感覺,從地上的到天上去,從有限的世界的標準,提升到永恆的標準,這樣說理解嗎?
講到太監,講到外邦人,以弗所書二章11-12節:「11你們應當記念: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,是稱為沒受割禮的;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。12那時,你們與基督無關,在以色列國民以外,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,…」當耶穌基督來了,拆毀兩邊隔斷的牆,就使所有的人都能夠在恩典當中,能夠進到神的約裡。太監和外邦人在血緣的親情上面,是沒有生育能力的,在關係上是與上帝疏遠的,原來是沒有盼望的,但是因著主的愛,因著主的道,就能夠產生盼望。羅馬書四章18節,亞伯拉罕「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,因信仍有指望,就得以作多國的父,…」上帝所要的是讓我們能夠提升。
五十六章第2節這裡講到二個很重要的詞,一個是謹守安息日,一個是持守的人。「謹守」這個字就是要好好地遵守著,安息日是要好好的遵守;而「持守」這個字卻有不一樣的意思。「持守」原文H2388(音譯:Chazaq’),在五十六章出現好幾次,而在其它地方有翻譯為修造,有翻譯為堅固的,什麼是要修造堅固的呢?意思是有些事情你要不斷的去更新它、使它越來越堅定,而不是只是牢牢的守著而已。所以到第4節的「持守我約」就是Chazaq’這個字,要去修造使它堅固。第6節說到對於外邦人也是一樣,要守安息日,持守祂的約,「7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,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,在我壇上必蒙悅納,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。」這節經文是大家很熟悉的。
- 二. 事奉的對象—神救恩顯現的果效(4-7)
- 要守安息日—進入另一安息的領域(4-5)
(來四9-11,詩一卅二8-14,林後三4-6)
賽56:4-5「4因為耶和華如此說: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,揀選我所喜悅的事,持守我約的太監,5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,在我牆內,有記念,有名號,比有兒女的更美。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,不能剪除。」
原文直譯 :4因為耶和華對太監這樣說:謹守我的安息日,且揀選於我喜悅的,並修造堅固於我的約。:5我就要給予他們在我的殿中,且在我的牆內被紀念,並善美之名過于眾子,也過於眾女。我要賜永遠的名給他,是不能被剪除的。
我們講到事奉的對象有兩種人:太監和外邦人,對此我們應該要有一些概念,這也就是與神的約無份無關、生命在人看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,但是如果我們進到神的恩典當中,我們有服事的能力,就要使這些人能夠死裡復生,能夠真真實實的從世界的進到天國去。
講到安息日,看到希伯來書四章9-11節:「9這樣看來,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。10因為那進入安息的,乃是歇了自己的工,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。11所以,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,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。」這是讓我們知道,其實真正的安息,另有的安息,不是生活當中去守一個日子,而是生命裡面的安息,真理的安息,永恆的安息。面對一切事情,在任何的試煉環境當中,我們因著信,都很平靜安穩,都不會受到一些攪擾。上帝時時刻刻會為我們創造一些試煉,我們那裡容易被點起來,上帝就從那裡點起來;我們哪一塊特別難過,上帝就給你那一塊;你不喜歡什麼,上帝就給你什麼。為什麼呢?為的是讓我們操練出一種超越的、奇妙的生命。所以我們在生活裡邊守安息日,生命裡面卻是沒有安息的,這個不是真正的安息。我們要守的真正的安息,以賽亞書三十章告訴我們「得救在乎歸回安息,得力在乎平靜安穩」。這個在外表的時候,在舊約的時代,當然人是由外而內,由淺而深,從行為先做起,但真正的目標,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是什麼?有人看那日比這日好,有人看日日都一樣,如果你只能夠在安息日安息,那不是真的安息,如果你只能在一種狀況裡安息,那也不是真安息,這應該了解。
啟應經文詩篇一三二篇:「8耶和華啊,求你興起,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!」這裡講到約,「9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!願你的聖民歡呼!10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,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!」我們要,上帝就給。「11耶和華向大衛、憑誠實起了誓,必不反覆,說: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。」以太監來說,是外腎受傷、不能夠生養的,就是他所要照顧、所服事的人;神的僕人,就是有負擔想要去成全他們的人,要坐在寶座上。「12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,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。」這是生命有果效、結果子。「13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,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,14說: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;我要住在這裡,因為是我所願意的。」我常和弟兄姊妹講這是非常重要的啟示,但卻不是人人所知道的,什麼是錫安的信仰?要去看詩篇八十七篇「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」,其中有拉哈伯,有巴比倫,有非利士、推羅,有古實,都是講什麼?外邦。這是講到我們需要有更寬廣、更真實的心。
回來看第五十六章4-5節原文的直接翻譯,要選上帝所喜悅的,認識上帝喜悅什麼,例如祂喜愛和平,喜愛我們大家彼此相愛。修造堅固於我的約,我特別要講到這個約,神與我們所立的約,每一個人所領受的約不一樣,舊約有舊約的遵守、遵行;新約每一個教門,比方天主教和基督教不一樣,這一宗和那一宗不一樣,一本聖經讀出許多不同的理解來。一個世界,每一個人看的都不一樣。教會裡大家同心合意,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對信仰的看法都不一樣;就算親如父子,親如夫妻,我和師母有很多觀念上也不能夠一致(漸漸能夠一致)。神是與每一個人立普遍性的以及獨特性的約,普遍性的有一種客觀的標準和客觀的方法,而獨特性的是每一個人按著他對「我就是我是」這位耶和華的認識,對於世界的認識,對於道的認識,就產生了他與神所立的約。而這個約需要修造,需要堅固,需要不斷的更新變化,改變對神的認識,使它越來越真實,越來越深刻,越來越明確。今天我們要領聖餐,為什麼要那麼多次領聖餐?因為對神的認識、與神立的約,要按著祂給我們的地步,按著我們所願意去量定的,不斷的修改。上帝是不變的,上帝對我們的恩典是不斷的進展,我們個別的人與祂立的約,在大體上不會改變,但是在細節上不斷的修改。
如果能夠持守安息日,讓自己的生命安息,又能夠持守約,主說「我必使他們在我的殿中,在我的牆內,有紀念,有名號,比有兒女的更美」,在神的殿中與神同在,在祂的牆內是神所保護的,被紀念,然後美名,名字比有兒女更美。「美」這個字是良善的意思,「善美之名過於眾子,也過於眾女」,而且「要賜永遠的名給他,是不能被剔除的」。
關於名,上帝給我們奇妙的名,啟示錄2:17講到別迦摩教會,「…得勝的,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,並賜他一塊白石,石上寫著新名;…」啟3:5講撒狄教會「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,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;且要在我父面前,和我父眾使者面前,認他的名。」3:12講非拉鐵非教會「得勝的,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,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。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(這城就是從天上、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),並我的新名,都寫在他上面。」神的名要有更新,神城的名也就是我們彼此的連結,天上的耶路撒冷要更新,還有對主的認識,名者實之賓,這個名是上帝所願意讓我們理解的。所以我們知道上帝給我們的安息是「另有一種安息」,是真實生命的安息;上帝給我們的約是我們要與祂同坐寶座,要一起得勝的約,讓我們對神的認識、對自己的認識是不斷更新的。
哥林多後書三章4-6節:「4我們因基督,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。5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;我們所能承擔的,乃是出於神。6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,不是憑著字句,乃是憑著精意;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,精意(或譯:聖靈)是叫人活。」精意就是靈,就是主的話會對我們產生新的意義,才是聖靈的意義。我們是新約的執事,就是要幫助人,讓他與神的約不是建立在一種教條上面,而是對神的認識越來越真實,越來越虔敬,然後讓我們有更寬廣的心。希伯來書八章7-13節:「7那前約若沒有瑕疵,就無處尋求後約了。8所以主指責他的百姓說(或譯:所以主指前約的缺欠說):日子將到,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,」「13既說新約,就以前約為舊了;但那漸舊漸衰的,就必快歸無有了。」有一些字句的,一些教義性的,一些僵硬的,讓人去按著行為而做,而不是按著心而做的,這些到一定的時候,制度改了,環境改了,就會都失去果效。
- 要與主聯合—成為禱告的殿之事奉(6-7)
(創廿九34,羅六5,可十一15-17)
賽56:6-7「6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,要事奉他,要愛耶和華的名,要作他的僕人─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,又持守他〔原文是我〕約的人。7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,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,在我壇上必蒙悅納,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。」
原文直譯 :6而外邦之子,連合於耶和華,以事奉祂,並愛耶和華之名,以作祂僕人,所有謹守安息日(而不)干犯,並修造堅固於我的約的。:7我就要領他們到我的聖山,且使他們喜樂於我的殿中,禱告我。他們的燔祭,和他們的祭物,被悅納,在我的壇上。因我的殿要被稱為禱告的殿,給所有的民眾。
這樣的一些話,對許多人來說有時很難以理解,很難以領受,因為上帝不是有揀選嗎?這裡卻是講到外邦人(以色列人會更加的不容易接受),他們也獻祭,他們的禱告也被神所悅納。但是以賽亞書明明的這樣說!
這裡講要與主聯合,創世紀29:34講到利亞生了利未,「她又懷孕生子,起名叫利未(就是聯合的意思),說:『我給丈夫生了三個兒子,他必與我聯合。』」利未的意思就是聯合,簡單地說,我們如果想要成為利未,想要成為服事神的人,就必須要與神聯合,與神同行,這道理也是很簡單的。羅馬書6:5保羅說:「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,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;」與主聯合是服事的起點,我們必須要神人同工,必須要靠著主做事才能做。而我們做事的基本的目標就是要成為禱告殿。
馬太福音跟馬可福音說到,耶穌基督進到聖城的時候,趕出買賣牛羊鴿子的,就講到這句話:「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。」萬國就是萬民。講到殿,林前3:16「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?」有物質的殿,有真理的殿,就是我們這個人。殿和屋子原文是一個字,如果是有君王住在裡面就是宮殿,有神住在裡面就是神殿,沒有,就是房子,這很簡單。而殿和房子各有不同的作為,像有一些廟宇有些人是去求財、求平安、求子的,有一些廟宇是在那裡行法事的,我們的殿要作什麼?禱告的殿。禱告能夠與神緊密的連結。原文的直譯裡,重點是我們要修造堅固於我們與神立的約,然後要謹守安息日,就是我們要常常住在安息之中。
- 三. 事奉的知識—神救恩真理的礁石(8-12)(猶11-13)
第8-12節讓很多人很困惑,這些話乍看好像比較負面的,為什麼放在這裡呢?許多人不明白,但是不明白就是要讓我們得到真知識。我們講神救恩真理的礁石。講到牧人,猶大書11-13節:「11他們有禍了!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,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,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。」巴蘭、可拉、該隱都是與神有過關係的人,「12這樣的人在你們的愛席上與你們同吃的時候,正是礁石(或譯:玷污)。他們作牧人,只知餵養自己,…」以下有一些敘述的詞。有一些服事的人,使得我們追求真理的事,產生模糊、產生困難、產生障礙,甚至於會船破翻船,沉入水中淹死的,這個我們要分辨。
- 飢渴的活物—招聚別人歸併的使命(8-9)
(賽五五1,約十16,詩一卅二13-18,太十四16)
賽56:8-9「8主耶和華,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,說: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,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併他們。9田野的諸獸都來吞吃吧!林中的諸獸也要如此。」
原文直譯 :8主耶和華的宣告:以色列被趕散者的招聚者(說),我還要招聚於他,就是被招聚者之外的。:9一切田地的活物(生命)來吃吧,一切樹林的活物(生命)。
講到田野的諸獸都來吞吃,林中諸獸也要如此,看起來好像都是反義詞。「獸」這個字,音譯cha’y,是活著的意思,翻譯為永生,翻譯為生命,翻譯為一生,翻譯為存活,就是活著的意思,原文並沒有獸或是野獸這樣的定義。原文直接翻譯,第8節是宣告:以色列被趕散者的招聚者,就是神嘛,神把以色列人招聚回來;我還要招聚於他,就是被招聚者以外的,也就是我們要把那些原來不知道會被叫回來的人,叫回來讓大家歸併在一起。第9節說一切田地的活物(生命)(四活物的活物也是這個字),一起來吃吧,一切樹林的活物(生命)。「吃」是一個主詞,比較具體的意義就是消耗。世界上只要有生命的人,就要給他吃。
上一章五十五章第1節:「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;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。你們都來,買了吃;不用銀錢,不用價值,也來買酒和奶。」當上帝的計畫做到一定的程度,有一些人成為豐富的生命供應者的時候,所有活者的,都要給他祝福,給他引導。所以他要招聚另外一些人,約翰福音十章16節,主耶穌說:「我另外有羊,不是這圈裡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合成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」在這個世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念、非常重要的思想,我們必須要知道萬有是一體的,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,無論我們做什麼最後都回歸到我們身上,人我一體,我們做什麼,做在別人身上,以為是給出去了,以為在外面的,其實都回到自己裡面。我們要有人我一體的觀念,人飢己飢,人溺己溺,要知道有一些飢渴的活物,我們需要給他們滿足。
講到要招聚別人歸併,這個別人也就是其他的,所有的我們都要和我們合在一起。阿摩司書八章11節:「主耶和華說:日子將到,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。人飢餓非因無餅,乾渴非因無水,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。」他們不聽,我們怎麼辦?當他要聽的時候,我們就要給他。馬太福音十四章16節,耶穌基督面對五千人不能吃的時候,門徒說讓他們各自找吃的吧,「耶穌說:『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吃吧!』」這是講到我們要使得世界上飢渴的人得到飽足。詩篇一三二篇14-16節:「14說: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;我要住在這裡,因為是我所願意的。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,使其中的窮人飽足。16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,聖民大聲歡呼!」披上救恩的祭司,利未就是與神聯合,外邦人要與神聯合。
- 盲啞的牧犬—缺乏思想能力的雇工(10-12)
(約十12-13,腓三1-3)
賽56:10-12「10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,都沒有知識,都是啞巴狗,不能叫喚;但知做夢,躺臥,貪睡,11這些狗貪食,不知飽足。這些牧人不能明白─各人偏行己路,各從各方求自己的利益。12他們說:來吧!我去拿酒,我們飽飲濃酒;明日必和今日一樣,就是宴樂無量極大之日。」
原文直譯 :10他的看守者是瞎眼的,他們都不知道。他們都是啞巴狗,不能叫,只作夢,躺臥,喜愛睡覺。:11這些狗們的魂強暴,不知道飽足。他們卻是牧人?不知道思想,他們都面向著自己的路,各人都為自己的利益,向自己的方向。:12來!我拿酒,而我們也要飽飲濃酒。明日像這日,大,極大,而超越無餘。
有一些狀況好像愛席上的礁石,我們卻要注意。世上的那些看守人,他們有些不得釋放,他們是被看守的,是被轄制的,這麼說理解嗎?是用什麼轄制?有些時候是用宗教,有時時候是用法律,有些是用人的貪心,有些時候是用網羅去網住人。特別是宗教的範圍,很多人開了路,要讓人家去信,但他自己是瞎眼的,就是瞎子領瞎子,一同掉在黑暗裡。都沒有知識,是啞巴狗,啞巴和狗連在一起——牧羊有狗在看守,狼來了,狗應該要叫,卻不會叫。啞巴狗還有一種情形:不能講道,只知道做夢、躺臥、貪睡。
「11這些狗貪食,不知飽足。這些牧人不能明白─各人偏行己路,各從各方求自己的利益。12他們說:來吧!我去拿酒,我們飽飲濃酒;明日必和今日一樣,就是宴樂無量極大之日。」這些有很多可以值得探討的,我們只提二點。一是「這些狗貪食」,「貪食」二字,原文是「魂強暴」,思想意志、魂裡邊是有貪婪的,不知道飽足。二是「這些牧人不能明白」,「明白」這個字原文是「思想」、「心思意念」,就是他不會思想,我們會看到有一些所謂的帶領者,自己沒有辦法更新自己的思想,只知道作錄音機,只知道轄制。我們北京有一個姊妹到另一個城裡邊去參加一個聚會,前些日子就發了一些感嘆,說她到了那個地方去,在聚會當中是不許發問的,為什麼不許發問?因為你多問了,不能回答,很麻煩。所以她就很懷念在北京和散那的時候,大家可以開放的自由的交談,因為我們尊敬尊重每一個人的思想成長,對於他當時按著他的地步所能傳遞的、所能夠表達的,我們都給予肯定,給予扶持,因為每一個不同年齡層的人,會有不同的思想,每一個與神立的約,都有他的階段性,神的愛是永遠的,我們對神的認識卻是進展的,這應該了解。
講到拿酒來,要飽飲濃酒,如果講得深刻一點,就像有很多人去追求被聖靈充滿之類的感覺,有那些感覺卻沒有真理,你覺得有用嗎?
看到這裡吧,我們就知道有一些盲啞的牧犬,他們是缺乏思想能力的雇工。約翰福音十章12-13節,主耶穌說:「12若是雇工,不是牧人,羊也不是他自己的,他看見狼來,就撇下羊逃走;狼抓住羊,趕散了羊群。13雇工逃走,因他是雇工,並不顧念羊。」不是真正的愛,這樣的服事是沒有意義的。腓立比書三章1-3節:「1弟兄們,我還有話說,你們要靠主喜樂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,於我並不為難,於你們卻是妥當。」要去懂得分辨。「2應當防備犬類,防備作惡的,防備妄自行割的。」防備做那些讓人受苦的事叫防備作惡。防備妄自行割的,就是用一些宗教儀式把自己弄得神神叨叨的,並沒有真理「3因為真受割禮的,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,在基督耶穌裡誇口,不靠著肉體的。」我們新約的執事是靠著神的靈,要在靈裡得到自由。
【結論】
認識並進入新約安息的祝福;
領受而謹守新約執事的使命。
再回到我們今天起初的話,這是一個成熟的人所需要去服事的,服事的內容是要讓我們謹守安息,能夠生命安息,能夠持守祂的約,也就是讓我們去修造堅固,使我們與神所立的約,越來越真實,越來越具體,越來越明確。然後在第8節告訴我們要開放胸襟,要知道所有有需要的人,都是我們供應的對象,我們有給人的就有給我們的。然後我們要認識那些偏差的、錯誤的道路,那些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,服事的目標不是為了愛神愛人,這樣他連愛自己都愛不成。
所以我們知道所謂的安息,「這樣看來,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,為神的子民存留。(來四9)」這個安息是什麼?生命的安息,心的安息。
講到約,祂要讓我們承擔新約的執事,不是靠著字句,不是靠著教條,乃是憑著靈,神與我們同在,這樣的信,這樣的靈,就能夠使人活。「活」的意思是與「自由」息息相關的,我講得清楚嗎?
只能夠很簡單的和大家說,結論二句話:認識並進入新約安息的祝福;領受而謹守新約執事的使命。新約安息的祝福,是我們在哪一個狀況,我們按著我們的知識與神立的約,我們都能夠安息,因為相信祂愛我們。而新約執事,就是我們不只是自己能夠在新約裡,還要幫助願意聽我們的人,讓他們也能夠更新變化,也能夠進入神的約。哈利路亞!
以賽亞書五十六章簡綱:
神子作僕人的事奉目標—另一安息日,新約的執事
第一段: 1-3節—事奉的內容-因我的救恩將臨近 A. 公平與公義:救恩將要顯現的宣告 1節 B. 持守者有福:外邦人與太監的改變 2-3節 第二段: 4-7節—事奉的對象-揀選我所喜悅的事 A. 謹守安息日:比有兒女更美的應許 4-5節 B. 萬民禱告殿:與耶和華聯合的啟示 6-7節 第三段: 8-12節—事奉的知識-招聚活物提防犬類 A. 活物都來吃:招聚別人歸併他們 8-9節(參約十16) B. 瞎眼看守者:這些牧人不能明白 10-12節(參約十12-13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