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賽亞書五十三章】擔當的膀臂-神兒女作僕人的生命事奉

【以賽亞書五十三章】

擔當的膀臂—神兒女作僕人的生命事奉

 

【引言】

苦難與因果—救恩與榮耀的應用原理

 

啟應:詩篇廿二篇19-31節

苦難與榮耀—瀕死經驗婦人的觸思(徒十34-35)

有的人碰到小小困難就覺得他倒大楣了,上帝一定不愛他;有的人他知道神的計畫,在一切環境中都能夠喜樂。我偶然看到一個電視節目,標題是講人離開世界的時候的體驗。佛教徒講四大分散那樣的狀態,四大就是地水火風,地就是身體會分散,水就是液體會流失,火就是身體的體溫會降低,風就是氣息漸漸沒有了,靈裡面的感覺漸漸的沒有了。人離開世界沒有辦法回來傳遞嘛,所以那個傳遞者是一個死而復活的婦人,她是佛教徒,是佛光山的信徒。我們在北京的教會有一個很大的事奉,在做臨終關懷,我對那一方面有理解,另一方面也想聽聽見證,聽了之後是有很大的感動和思想。那位婦人在二十年前,病了八年,經過了非常痛苦的過程,然後靈魂就離開身體了,進到一個光的世界裡,然後就回來了,現在被他們的宗教團體就是佛光山的系統,安排在全世界各地分享她的死而復活的資料和信息。她名字叫做趙翠慧,網路上搜尋應該找得到,現在的身分好像叫做瀕死經驗研究協會的理事長,應該是這樣一個職分。她現在看起來是身體很好也很榮美,在全世界各地做講員,受到很大的尊敬。

我講這件事基本上有兩方面的意思,一方面想要和大家討論的是像那位婦人,現在她大概五、六十歲吧,二十年前大概三十歲還不到時,已經病了八年。我要講的是如果在一個範圍裡來說,她現在是活得很精采,很有榮耀嘛,到全世界各地去分享那樣的經驗也非常快樂。但是在二十年前,當她在八年的疾病當中,離開世界經歷所謂的四大分散、非常非常痛苦的時候,人們怎麼去看她,怎麼去體會那個在病痛過程中的狀態呢?在痛苦的時候,別人看到她痛苦也許會憐憫她,覺得她是不是犯了什麼過錯?但是這位婦人她能夠死而復生,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,她的口述中,採訪她的是一位很有名的醫生,在訪談中也證明她是盡力的行善。當她在受苦的時候,一點點埋怨都沒有,充滿了感恩,對未來、對離開世界也沒有任何的恐懼。她的師父,就是星雲大師,跟她通電話的時候告訴她要放心,她說:「我都很好,我先到那邊去安排,看看好的話就回來告訴你。」總之,那個婦人對佛教的教理懂得很少,連四大是什麼都搞不清楚,那個時候二、三十歲,但是生命是很單純的。她怎麼能回來呢?她說靈魂離開身體以後,進到一個面向光的世界,然後有天衣,有天樂,按著一些經典所說的迎接她;她起了一個念頭:離開這個世界,進入這個地方是這麼美好,她要回去告訴她的親人,就這樣一個意念,就回到她的身體了。她好起來以後就開始在各地成為見證者。我首先要談的是榮耀之前必有苦難,尊貴之前必有謙卑,這是箴言十八章所告訴我們的。當我們在經歷苦難的時候,若是知道未來的榮耀,我們對於苦難就會接受得很坦然了。

當然我講到的是異教徒,而這也是聖經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:在這個世代當中如何公平看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立場,有些時候,我們對任何人產生對立感覺的時候,就沒有辦法有一個平和的愛的心。所以使徒行傳十章34節,當彼得在面對哥尼流家的時候,就開口說:「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。35原來,各國中那敬畏主、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。」我們的神是宇宙萬有的神,所有的人都是祂的百姓,所以神是不偏待人的。那麼我們自己的信仰有什麼特質呢?這是我們需要知道的。我還是很真實很坦然地說,耶穌基督給我們救恩的路,從我去涉獵各種各樣宗教,然後回到神的家中,經過這麼多年,多方的用客觀的心去看,我仍然要很坦然地跟兄姊妹說,我們的信仰是最好的信仰!但是為什麼是最好的?得要明白,如果我們不明白,對於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,在一個偏見當中去排斥,那是一種很不幸的事情。

因果與恩果—基督生命救恩的特性

(約五28-29,徒四11-12,林後五10,約十四6,約六68,來十19-20)

 

講到像那個婦人死而復活的事情,也不要覺得很奇怪,各種宗教都有死而復活的經驗嘛!約翰福音五章28-29節,主耶穌說:「28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。時候要到,凡在墳墓裏的,都要聽見他的聲音,就出來:29行善的,復活得生;作惡的,復活定罪。」只要是有生命的人,都有面對再一次生命的機會,只是所行的是善、是惡而已。那麼基督的信仰有什麼不同呢?有一句話常常因為基督徒不了解而誤解:使徒行傳四章12節:「除他以外,別無拯救;因為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」得救就是得到幫助,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名,使我們認識祂的名,就可以靠著這名得救。其他的信仰是要靠自己的努力,而我們是有主非常大的恩典來幫助,是這樣的差別。但是11節說:「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」我們要知道耶穌基督的名,是很多自以為有智慧的人所放棄的,這名卻使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哥林多後書五章10節:「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」基督信仰是獨一無二的,但不排斥其他信仰行善者的立場,行善者的存在。那個婦人在還沒有死而復活之前,曾許下一個心願,說要成為他們大和尚的腳,後來回來了以後,果然用她的行為、用她的見證來榮耀他們的信仰。以客觀現象來講,有很多和尚他們的生命行為是有問題的,但是皈依的信徒很多卻是全心全意地相信。其實個人所做的個人去承受,就以教會而言,有一些天主教神父的行為有問題,但他們的信徒完全的順從,這個順從以及行為的美好,就會得到好的報償。

我們講種什麼因,就收什麼果,世人稱為因果,我們基督信仰稱為恩果,為什麼是恩果呢?我們以前種的因,因為相信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工作,就產生了大改變。世人是以自己的努力為基礎的,基督徒是以耶穌基督的救恩、我們的信為基礎。約十四6:「主耶穌說: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路是要走的,永生的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少,進到這個門,得要走才行。救恩有二面:一面叫赦罪之恩,另一面叫生命之恩。赦罪之恩是「信」就有,生命之恩是必須「要走、要做」才會有。如果一個人生命沒有改變,即或罪被赦免了,仍然是在那樣的生命狀態,仍然會出問題。這兩天我們聽說泰國有一個女學生被一個男子騷擾了,男子被警察抓走,那個男子原來是色情犯被假釋,他的罪已經付了代價,不再懲罰了,但是裡面的罪性沒有改變,他還是會繼續的犯那樣的問題。我想說的是,我們如果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,罪是得到赦免,沒有問題;而生命卻是需要日積月累一天一天的漸漸更新而改變,這樣說大家都很清楚吧。

西門彼得對耶穌說:「主啊,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(約六68)」這是一條道路。希伯來書十19-20:「19弟兄們,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,20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。」路是要走的,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耶穌基督。我們今天要領聖餐,要紀念耶穌基督的身體為我們擘開。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,我們必須要進到基督的身體裡面去,但是永生的生命還是要一點一點的建造的。

今天要用苦難和因果,和大家討論救恩與榮耀的應用原理:

 

  1. 種因必得果是神的定律,不能違逆。主耶穌的救恩福音會有能力,是因祂(與跟從祂的門徒)付出代價,成為罪人的贖罪祭。但領受救恩者在這個根基上,卻仍要跟隨步上建造生命榮耀的道路(林前三10-11)。如何成就這生命之恩?

 

種什麼因,必結什麼果,這是神的定律,就好像萬有引力一樣是不能夠違逆的。主耶穌基督救恩福音之所以能夠有能力,是因為祂和門徒付出了偉大的代價,成為罪人的贖罪祭。我們領受救恩,我們是白白的領受,可以白白領受,但不是無端生出來的,而是有付出代價的主,以及跟隨主腳蹤的門徒而形成的,這是我們所知道的。所以領受救恩者在這個根基上,就是耶穌基督使我進到一個無罪的光景當中,因信而稱義的光景當中,這是一個好的根基,卻是需要跟隨步上建造生命榮耀的道路上面,跟隨主走上去。哥林多前書三章10-11節:「10我照神所給我的恩,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,立好了根基,有別人在上面建造;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。11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,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。」根基若是毀壞了,義人還能做什麼呢?我們信耶穌基督,這是我們的根基。但是有了根基,沒有建造呢?就是沒有建造,什麼都沒有。所以凡有的還要加給他;沒有的,連他原來所有的也要拿去,這是我們的信仰需要正確認識的事情。

我們今天仍然按著計畫講以賽亞書的後半,就是40章到66章,今天要講的53章剛好是這二十七章最中心的一章。一路下來,49章講到主的揀選以及呼召,揀選神兒子做僕人,50章講神兒子做僕人的教育訓練,51章講神兒子做僕人的實習過程,52章講傳福音就是一個起步的腳蹤。52:7「那報佳音,傳平安,報好信,傳救恩的,對錫安說:你的神作王了!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!」傳福音不只是把我們所知道的傳給人而已,更重要的這是一個登山的腳蹤,山就是我們的信仰,使我們越傳就越有,這是一個起步的腳蹤。

53:4-5「4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被神擊打苦待了。5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這是耶穌基督的贖罪之恩,用祂的生命做成這樣的救恩,使信的人就能夠領受。藉著這章,我們來探討如何成就生命之恩。再說一次,分得清楚赦罪之恩和生命之恩嗎?赦罪之恩是白白的,「信」就有。你相信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你流血,你相信把自己的一切痛苦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的痛苦,憑著信交在十字架上一定有效;但是你生命有什麼呢?如果沒有用祂的話來作成我們的榮耀生命,依然是沒有。所以如何從主耶穌基督祂的腳蹤、祂的行程、祂的作為,讓我們去學會得著救恩,得著生命之恩,這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。

我們一起低頭禱告:主耶穌,僕人和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同心合意的來到你的面前,尋求你的啟示,尋求你的憐憫,尋求你的引導,你的話是何等的豐富,讓我們這拙口笨舌的,按著我們已經所能的,在這樣很短的時間裡,要和你所愛的兒女們來分享,到你面前來領受豐盛的恩典,實在是一件奇妙而困難的事情,也只有求親愛的聖靈保惠師在此時連結於我們,運行在我們當中,賜下啟示和智慧的靈,使講的、聽的同蒙恩典,讓我們一起從你的話語裡面,得著我們各自所要得著的,讓我們連成一個身體,一起來榮耀你的名。祝福以下的時間,聽我們的禱告,奉耶穌的名,阿們!

 

讀經:賽五三4-6(參五二13~五三12

 

【本論】

擔當的膀臂—神兒女作僕人的生命事奉

 

我們用4-6節來概括五十三章全章,很熟悉的經文就是第6節:「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這是信靠耶穌基督的人很重要的啟示,有人說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章,各自有各自的說法,整本聖經都充滿了上帝的祝福,但無論如何這一章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,我們今天只有很短的時間,求主賜給我們智慧。

這裡所講的是祂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。擔當和背負,「背負」這個字在11、12節也翻譯為「擔當」,所以在這一章裡面一共有四個擔當。第1節:「我們所傳的(或譯:所傳與我們的)有誰信呢?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?」五十二章第10節:「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出聖臂;地極的人都看見我們神的救恩了。」五十章第2節:「…我的膀臂豈是縮短、不能救贖嗎?我豈無拯救之力嗎?…」五十一章第9節:「耶和華的膀臂啊,興起!興起!以能力為衣穿上,像古時的年日、上古的世代興起一樣。…」幾乎每一章都講到耶和華的膀臂,「膀臂」是什麼?神是無形的,教會是祂的身體,祂伸出來要行拯救之力,要承擔一切,就是要靠著祂的膀臂。主耶穌基督成為耶和華的膀臂;而我們是基督的身體,我們也要成為祂的身體,成為祂有力量的膀臂,這是信息與我們生命所產生的連結。

我們就用「擔當的膀臂」來作標題,第4、5、6這三節來概括全章。第4節「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被神擊打苦待了。」在第3節有二次講到祂被藐視,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個承擔神使命的人,竟然會有一個狀態,就是被藐視的狀態。明明來行拯救,但是卻被人所看不起,被人所厭棄。第5節:「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有祂和我們的對照,祂是受刑罰、受鞭傷的;我們卻是得平安、得醫治,這就是一種代贖,耶和華的膀臂要行代贖的事情,行救贖的擔當。第6節:「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我們的罪歸在祂身上,我們就得了救贖,就成為義人了。所以第9節到第12節告訴我們,我們在神的面前得到赦罪,得到救贖,是因為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了代價。

我們討論耶和華的膀臂,從四十九章、五十章以後,一路下來都是講神兒子做僕人,但這一章特別講到獻祭。一共有十二節,我們把它分為三大段,第一段1-4節,講獻祭有獻祭的智慧,獻祭有看不見的隱藏,隱藏才是智慧。這二段5-8節,講到神兒子獻為祭的受苦與忍耐。我們若能忍耐,也必和祂一同做王;忍耐是非常重要的功課。第三段9-12節,講到神子獻為祭的命定與果實,命定是我們要知道神旨意的安排,羅馬書十二章1節:「所以,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…」神所喜悅的就是要讓我們能獻上為祭,成為上帝的榮耀的救贖,不僅僅是耶穌這樣行,我們也要這樣行。所以我們今天要從這一章談到神兒女做僕人的生命事奉,我們開始有了多少的生命,怎麼會有這樣榮耀的生命呢?榮耀的生命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?這個事奉才是真實的事奉。五十三章以後,第五十四章就開始講到成就了,例如帳幕的擴張等等。

 

  1. 一. 被藐視的擔當—神子獻為祭的智慧與隱藏(4,1-4)(五二13-15)

 

今天的講義我分為三大段;簡綱是分四大段。分段就像我們的身體,可以分為頭部、胸部、腹部、腳部;也可以分成五臟六腑,其實能分也不能分啦!讀聖經分段最好是自己分,讓自己完完全全的理解聖經內容以後,然後去做一些比較有條理的分析,聖經讀起來就比較容易通。所以分段不要拘於一格,這是我們需要有的知識,不要以為只有一種形式,不是的。許多人按著不同的理解做不同的分段,我們都可以去欣賞。

第一段先從被藐視的擔當,神兒子獻為祭的智慧與隱藏來說起。

  1. 根出於乾地—謙卑而隱藏的形象(1-2)

(賽五二13-15)

賽53:1-2「1我們所傳的(或譯:所傳與我們的)有誰信呢?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?2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,像根出於乾地。他無佳形美容;我們看見他的時候,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。」

 

這是一種顯出來的形象,祂像根出於乾地,乾地也就是乾旱之地,詩篇143:6「…;我的心渴想你,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。」以賽亞書32:2、35:1、44:13都提到乾旱之地。進到下一部份聖靈篇的開始,五十八章11節:「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,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,骨頭強壯。…」神的兒女的生長的環境,就像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,越是乾旱的地方長出來的植物,越能持久,越有生命力。所以耶穌基督如根生於乾地,生長在以色列,以色列到處都是曠野;然後生長在拿撒勒,拿撒勒是連以色列都看不起的地方;生長在木匠的家庭裡面,就像這裡所說的「他無佳形美容;我們看見他的時候,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。」告訴我們祂生長的環境,生長的狀態,沒有什麼太好的出身。

原文直譯 :1.誰信服於我們的傳言?而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?:2而他生長如吸奶的在祂面前,又如根出於乾旱之地;沒有好容貌給他,也沒有威儀使我們看見,也沒有好形象來使我們羨慕。:3他被藐視,又被(脆弱的)人厭棄;他知道(脆弱的)人的痛苦,以及憂患;而他被人掩藏臉面。他被藐視,我們也不在意(編織)他。

 

第1節所說的「我們所傳的(或譯:所傳與我們的)有誰信呢?…」到底是我們所傳的?還是所傳與我們的?為什麼有「或」呢?原來在希伯來文基本上是相當模糊的,我們的翻譯「誰信服於我們的傳言?」有很多地方翻譯為「傳言」,傳言什麼?我們傳達的言語也好,我們行為的傳遞也好,生活就是福音,生活就是見證,所以是我們活出來的或者是傳出來的信息。「…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?」信息是一種見證,而「顯露」是一種啟示,上帝要把「我們是上帝的膀臂」這件事向誰來顯明呢?第2節告訴我們「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」,這是從樹來做翻譯,就翻譯為「嫩芽」,其實原文更多翻譯為「吃奶的」,我們像吃奶的嬰孩,在祂面前有成長的時候,「…又如根出於乾地,沒有好容貌給他,也沒有威儀使我們看見,也沒有好形象來使我們羨慕。」告訴我們:活在這個世界上,不是靠著佳形美容,不是靠著好身分、好家世,或者好的儀態來吸引人的,不是的;而是完完全全的靠著我們的愛,我們流出來的生命,才能夠真正的去影響人,改變人。所以「根出於乾地」是講謙卑而隱藏的出身。

以賽亞書五十二章13-15:「13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(或譯:行事通達),必被高舉上升,且成為至高。14許多人因他(原文是你)驚奇;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;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。15這樣,他必洗淨(或譯:鼓動)許多國民;君王要向他閉口。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,他們必看見;未曾聽見的,他們要明白。」這三節也可以作為五十三章的概括。祂要升為至高,卻又說「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;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」,祂所顯出來的和祂內在的實質是有一定的落差。15節「這樣,他必洗淨(或譯:鼓動)許多國民;君王要向他閉口。…」在前一章已經講過,總而言之,神的作為是要使人驚奇的。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、五十三章這些敘述,如果不是應用在耶穌基督的身上的話,我們都想像不出以賽亞怎麼會用這樣的敘述,來形容他心中的彌賽亞,對不對?但是當耶穌降生了,我們就都知道了。我們看到祂是謙卑而隱藏的,行道的人是需要有隱藏的時期,是需要有被別人看不見的過程,才能夠體會什麼叫做「信」,什麼叫做「謙卑」。

 

  1. 我們卻以為—藐視與厭棄的遭遇(3-4)

(彼前二6-8,詩一一八22-23)

 

賽53:3-4「3他被藐視,被人厭棄;多受痛苦,常經憂患。…」這四句話都是不太好受的話,「…他被藐視,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;我們也不尊重他。4他誠然(真實的,確實的)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被神擊打苦待了。」「根出於乾地」是祂出生的實際狀況,「我們卻以為」那就是世人對這件事的看法。我們所經歷的許多事情,每天所做的事情,有很多的被藐視,或者是被人厭棄的這種狀況、這種體會的存在。為什麼需要有這種情形呢?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,許多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常常就是因為別人的不理解,不尊重,或者藐視,以至於生命裡面受到的傷害,往往比身體比生活的傷害更大。耶穌基督要成為我們的救贖,祂自己必須要有所經歷。

 

原文直譯 :4誠然,我們的憂患他承擔了。而我們的痛苦他背負著,我們卻以為他被摸到,被擊打,神苦待著他。:5他卻因我們的悖逆被刺透,因我們的彎曲被壓傷;我們得以平安的責教臨到他,因他的鞭傷,醫治到我們。:6我們都如羊群走迷,各人朝他自己的路去;耶和華使我們的彎曲全部歸於他。

 

使徒行傳四章11節:「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」彼得前書二章6-8節:「6因為經上說:看哪,我把所揀選、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7所以,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,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: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8又說:作了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。他們既不順從,就在道理上絆跌(或譯: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);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。」這段經文在馬太福音二十一章,路加福音四章,還有使徒行傳第四章都有應用到,它是引用詩篇一一八篇22節「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」而來的,關鍵處是23節「這是耶和華所做的,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。」上帝的救恩在信的人是磐石,對不信的人來說就是跌人的磐石,是使人絆倒的。很多時候這樣的信仰,自以為聰明的人,或者是有自己一套看法的人,對這樣的事情是不能接受的。而神的兒子做僕人,如果不能夠讓人感覺到稀奇,那麼有些時候就不是像歌羅西書第一章26節所說的,「我們有隱藏的奧祕、榮耀的奧秘在我們生命顯明出來」。

 

  1. 二. 行救贖的擔當—神子獻為祭的受苦與忍耐(5,5-8)
  2. 都如羊走迷—過犯與罪孽的傷害(5-6)

(弗二1-5,彼前二24-25)

 

賽53:5-6「5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6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

原文直譯 :5他卻因我們的悖逆被刺透,因我們的彎曲被壓傷;我們得以平安的責教臨到他,因他的鞭傷,醫治到我們。:6我們都如羊群走迷,各人朝他自己的路去;耶和華使我們的彎曲全部歸於他。

 

賽53:5a「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…」這個「哪知」是世人從外貌來看神兒子的行為表現,很多事情是不知道的。5b「…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」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,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,這是有相當奇妙的反差。作為神的僕人,都是世界不配有的人,當他在行救贖、在幫助人的時候,就如同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,下面的人說釘祂十字架,釘祂十字架,祂在上面禱告說: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。基督徒的路,和世人用虛浮的榮耀,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標榜、互相推崇是不一樣的。我們剛才講到說需要有智慧,而這個智慧常常就是從甘於隱藏,被人藐視,被人厭棄,卻是願意捨命,不靠別人的支持,不靠別人的同意,只是單單的信靠神,以及自己生命裡面的愛,這樣的智慧和定意,去做人所不知道的,卻是神所知道的事情,這是真實的生命。我不久以後想要和大家講一篇信息,就是我們經過的事實和形成的真實,上帝藉著許多的環境讓我們受壓傷,經過藐視,經過忽略,使我們真真實實的做成生命,這是我們需要在這裏有一個最簡單的理解。

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受傷,人的罪孽過犯使得耶穌基督受到了傷害。原文直接翻譯5a「他卻因我們的悖逆被刺透,因我們的彎曲被壓傷;」「罪孽過犯」的「過犯」主要講的是悖逆的過犯,「受害」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槍傷,受槍的刺透。有些時候我們做父母親的人,或是愛一個人的時候,我們用心地去照顧他,卻被很強烈的衝突冒犯、或悖逆。對於付出愛的人,就像心如刀割那樣的刺傷,有那樣的刺傷,才能驗證出你裡面是不是有真正的愛與忍耐。「罪孽」這個字原來的字根是彎曲詭詐,我們常說一個人彎彎曲曲,講話都不好好講,不照直的講,想要跟他認真的面對一件事情,他卻好像蛇一樣、像鰻魚一樣溜過去了,不跟你正面面對。有些時候我們這樣的付出力氣想要幫他,卻被他的詭詐弄得無可奈何,這裡所講的「壓傷」主要是講這一方面的事情。5b「我們得以平安的責教臨到他,因他的鞭傷,醫治到我們。」我們得以平安的「責教」臨到祂,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給祂,因祂受的「刑罰」我們得平安,和合本的翻譯為刑罰,我們按著原文翻譯為「責教」,有什麼差別呢?其實上帝給我們的痛苦不是為了處罰,而是為了教導、教訓。這些教導本來是我們所需要承受的,但是主先替我們承受了,因為祂經歷了、體驗了,就像一個想要好好教導的人,有些時候自己都需要先去試試看,他所想教的正確與不正確,這是我們所可以知道的。

第6節是我們熟悉的經文:「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這個我們和我們所做的事情,和上帝所給我們的救恩,也是一個很奇妙的反差。原文直接的翻譯:6「我們都如羊群走迷,各人朝他自己的路去;耶和華使我們的彎曲全部歸於他。」兩節的經文(第5、6節),以及第7節一共講到三種的羊。希伯來文「羊」原來都有不同的意思,「羊」這個字在舊約聖經大多數都翻譯為「羊群」,不是講山羊還是綿羊,而是講羊常常跟著一群走。這裡「我們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」,到底是「跟著群走」呢?還是「偏行己路」?其實人世間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現象,我們看到許多人跟著別人亂喊,卻都以為是自己的意見,這就是世人自己裡面沒有弄清楚,一群盲從的人。像現在很多網路上面的討論就是這樣的情形,跟著大家搖旗吶喊,大聲地斥責的時候,喊一些口號的時候,好像有很堅定的信念,事實上我們認真的去看,沒有幾個是真的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。這就是世人都如羊走迷,卻是朝著自己的路去走。但是耶和華使這些人的一切罪孽都歸給主。在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到世人的悖逆以及彎曲。

以弗所書第二章1-5節:「1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,他叫你們活過來。2那時,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,隨從今世的風俗(隨從世上的潮流),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,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。3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,放縱肉體的私慾,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,本為可怒之子,和別人一樣。4然而,神既有豐富的憐憫,因他愛我們的大愛,5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,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。你們得救是本乎恩。」這是講到我們的罪孽,就是我們的悖逆,世人的悖逆是一種普遍現象。我們不要把重點放在別的經文去,只是順便提醒幾點,這個世界為什麼很多人會走在這樣一種盲目的路上亂喊亂叫呢?原因是因為被世界的潮流帶著走,但是世界的潮流背後是什麼呢?空中執政掌權者運行的邪靈,這是我們可以知道的。所以這個世代很多人不會講理的,什麼叫可怒之子?自己生別人的氣,別人也生我們的氣,自己也氣自己,很多人在這個世代越來越多的憤怒,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特別需要有救恩。第5節最後說「…你們得救是本乎恩」,這是讓我們因著領受了神的救恩,讓我們知恩、感恩、謝恩,然後能夠恩上加恩,這是我們特別要和大家講的。一個人生活在恩典當中,才會在感謝的狀態裡,一方面說明他有感謝的事,另一方面有快樂的感恩的情感,這才是一種真真實實的幸福。感恩是幸福的鑰匙,這是上次和弟兄姊妹談到的。為什麼我們會落入罪惡當中、痛苦裡邊,原因有一件是上帝要在我們裡面做成一種感恩的生命。

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成的事情,彼得前書二章24-25節:「24他被掛在木頭上,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,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義上活(在正確的生活方式裡面活)。因他受的鞭傷,你們便得了醫治。」新約把以賽亞書53章的這段經文,用耶穌基督的行為做了說明,做了應證。「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,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。」這節經文接下來還會討論。

 

  1. 像羊羔被牽—受苦不出聲的忍耐(7-8)

(太廿六59-63,廿七12-14,提後二11-12)

賽53:7-8「7他被欺壓,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(或譯:他受欺壓,卻自卑不開口);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,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,他也是這樣不開口。8因受欺壓和審判,他被奪去,至於他同世的人,誰想他受鞭打、從活人之地被剪除,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?」

 

這個「誰」是誰呢?我們是不是這個誰呢?世界上許多人都不知道,我們不應該不知道。這羔羊的路程我們在啟示錄看到,我們也給弟兄姊妹提供書籍讓大家可以看。如同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默默無聲、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,一再強調不開口,就是沒有聲音。

這裡有講到羊羔,羊是講母綿羊,受苦不出聲的忍耐,在救贖的經歷過程當中,行非常非常重要的忍耐之一,就是閉住自己的嘴。馬太福音二十六章62-63節耶穌基督受審判的時候,「62大祭司就站起來,對耶穌說:『你甚麼都不回答嗎?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甚麼呢?』63耶穌卻不言語。…」馬太二十七章12-14節:「12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的時候,甚麼都不回答。13彼拉多就對他說:『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,你沒有聽見嗎?』14耶穌仍不回答,連一句話也不說,以致巡撫甚覺希奇。」剛才說到作為神的兒女,身上要有奧秘,這個奧祕就是:即或是受苦、受冤枉,也能夠閉口不言。耶穌基督在受審的時候,並不是都沒有說話,總結來說,就是需要說的,就說;不需要說的,就不必說。所謂需要說的,是有用的,才說;沒用的,別說。

原文直譯 :7他卻被驅策,受苦而不開他的口,像羊羔被牽送到宰殺處,又像母棉羊在剪毛者面前默然;而不開他的口。:8因被困住並被審判,他被奪去;而他的世代誰思想出因由?他被隔除於活人之地,是因我的百姓的罪過,為他們而受災苦。

 

總而言之,這裡讓我們看見,我們要學習一件事情,讓我們能夠與主一同做王,在被冤枉的時候能夠靜默無聲,能夠什麼話也不說。這其實是一件很值得操練的事情,有些人是願意去付出的,願意受苦,甚至於在很多狀況裡都能忍耐,但是忍耐是忍耐,卻關不住自己的嘴。有些時候夫妻吵架也是這樣,丈夫和妻子在爭吵的時候,妻子願意忍耐,但忍耐不住總要講一兩句,衝突就更大了。如何去操練靜默無聲,這件事情是我們所需要思想的。

 

  1. 三. 成就義的擔當—神子獻為祭的命定與果實(6,9-12)

賽53:9-12「9他雖然未行強暴,口中也沒有詭詐,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;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。10耶和華卻定意(或譯:喜悅)將他壓傷,使他受痛苦。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(或譯:他獻本身為贖罪祭)。他必看見後裔,並且延長年日。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。11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,便心滿意足。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;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。12所以,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,與強盛的均分擄物。因為他將命傾倒,以致於死;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。他卻擔當多人的罪,又為罪犯代求。」

 

第10節「耶和華定意」,小字「或譯:喜悅」,原文就是喜悅。這段經文是耶穌經過十字架的受苦以後所承受的,就是祂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,使得信祂的人,認識耶穌基督、認識神的義僕的人,得稱為義。這裡有二個「擔當」,第11節的「擔當」就是第4節的「背負」,擔當是拿起來,而背負是承擔起來。擔當是我們接受這樣的使命,背負是我們在履行這樣的使命。第12節的「擔當」也是第4節那個「擔當」,是相同的字。第6節:「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這一段從第9節到12節,用第6節來作為引言或是概括。這段經文講到因著認識我的義僕就稱為義,使得神的義能夠因著神的兒女作僕人的緣故,盡心的、有責任的作僕人的緣故就得到成就。所以我們說:成就義的擔當,是神兒子獻為祭的命定以及果實。

 

  1. 耶和華定意—與惡人同埋的意義(9-10)

(路廿三39-41,太廿七59-60,彼前二19-24)

 

原文直譯 :9而使他同惡人(一般)他的墳墓同富戶,在他死時。因沒有行做強暴,也沒有詭詐在他口中。:10而耶和華喜悅壓傷他至痛苦,使他的魂為贖愆祭。他能看見後裔,延長年日,且耶和華喜悅的在他手中能亨通。

 

我們是被神所揀選的,「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」,原文是耶和華的喜悅──耶和華喜歡祂被壓傷。「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」,贖罪祭原文是贖愆祭。第9節有些地方是比較有趣的,「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;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」,原文是說讓他和惡人一同在墳墓裡,也和富戶。有惡人,有富戶,還有他的墳墓,用很簡單的話把許多的事情,把奧秘的事情連接在一起,這是聖經的奇妙,卻也是我們在翻譯上的困難。祂有一個表現,在祂死的時候並沒有做強硬的反擊,也沒有詭詐的話。第10節說耶和華喜悅壓傷祂,讓祂痛苦。以祂為贖罪祭,「祂」這個字nafishu(音譯)原文是「魂」,魂就是我們的人格,使祂的魂作為贖愆祭。在利未記講到贖罪祭和贖愆祭是有分別的,這裡所講的是贖愆祭。贖罪祭是講到我們生命裡面比較具體的罪惡,講到我們的罪性,愆則是我們經常犯的過犯。祂的生命贖我們的罪,而祂的魂所受的痛苦,成為我們的過犯能夠得到更新,能夠得到改變非常重要的元素。

我們如果不是自己的心思意念經過一些痛苦,經過一些壓傷,我們沒有辦法去體會到為什麼我們想要服事的人,他會這樣糊塗,會做出這麼奇怪的事情。必須要自己的魂是經過對付的,有了一種體驗,一種同情、體會,才能夠去成為贖愆祭。耶穌基督也是這樣,讓我們知道祂在十字架上在很短的時間裡面,經歷很多的事。

接下來說祂能夠看見祂的後裔,延長祂的年歲,而且耶和華所喜悅的,在祂手裡邊能夠亨通。上帝的旨意把我們放在辛苦的環境裡,讓我們經歷一些事情,這是上帝喜悅的事,也就是說我們將身體獻為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。然後呢?我們就能夠查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,羅馬書十二章這樣說,這裡也是這樣說。讓我們從遵行神的旨意,被神所喜悅,到達我們能夠在我們的手中,在我們的生命中實踐上帝所喜悅的,就是許許多多的人能夠從罪裡面得到赦免、得到釋放,從痛苦中得到解決,而且使許多沒有辦法相愛,人生受到許多的委屈,許多的痛苦,許多的傷害的人,也能夠心思意念完全更新,能夠在和睦同居的狀況當中,能夠得到神的喜悅,這就是使得神的工作能夠進行。

這裡講到與惡人同埋,與富戶在一起,路加福音二十三章講到十字架上兩個強盜,馬太福音二十七章講到亞利馬太約瑟,拿著耶穌基督的身體放在他的新墳墓裡。其實那是一個墓園,我們可以相信一定有亞利馬太約瑟的前輩、他的先人,先葬在那個墓園裡面了。最基本的一件事情是:無論是十字架上的罪人,或者是亞利馬太的約瑟,無論是各種階層的人,都有領受救恩的現象以及方法。彼得前書二章19-23節:「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,就忍受冤屈的苦楚,這是可喜愛的。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,能忍耐,有甚麼可誇的呢?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,能忍耐,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。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;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。22他並沒有犯罪,口裡也沒有詭詐。23他被罵不還口;受害不說威嚇的話,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。」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,這是我今天特別想要分享的重點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預言了耶穌基督,但不僅僅是預言了耶穌基督,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人如何做成基督,如何得到生命的恩,使我們生命裡面有神的榮耀呢?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約翰福音十二章26節當主耶穌宣告祂得榮耀的時候,祂說:「若有人服事我,就當跟從我;我在哪裡,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;若有人服事我,我父必尊重他。」尊重他,就是使他的生命的份量更加的增加。

彼得前書接下來說:「24…因他受的鞭傷,你們便得了醫治。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,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。」靈魂原文就是魂,我們知道「魂」就是我們的人格,我們要去得著永生,就是在魂裡邊得到豐盛的恩典。

 

  1. 因義僕稱義—將生命傾倒的功效(11-12)

(羅五1-5,19-21,賽五二13-15)

原文直譯 :11因他魂的苦難,要看見光,要飽足;因認識他,義人必要稱義,我僕人給許多人,且他們的彎曲罪孽他背負。:12所以,我要讓他分配豐盛的,且他要分配強盛的擄物。因為他傾倒他的魂至死,也同悖逆者被數算。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孽,且為悖逆者代求。

 

最後二節也是要特別強調,11a:「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,便心滿意足。」看見自己的勞苦功效,原文是:因祂魂的苦難,要看見光。五十章我們看到會有一段時間,就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,天就黑暗了,許多服事神的人在過程當中,曾經會有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,怎麼會碰到這樣的事情,怎麼會這麼辛苦,到底原因何在?你要從不知道才能進到知道嘛!要從苦難當中才能真實的看見光,然後便心滿意足,生命就飽足了。11b:「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;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。」並且他們的罪孽我們要為他擔當,主是這樣做,我們也是要這樣活。

12節:「所以,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,…」,原文是「我要讓他分配豐盛的」,豐盛的就是大的、豐盛的。以弗所書四章說「祂要升上高天,擄掠仇敵,便將各樣恩賜分給人」對不對?這些都是因為耶穌基督得勝,所以有得勝的戰果,戰果是什麼呢?今天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結論,所有的戰果,如果是在外面的東西都不值得珍惜;都在自己生命裡,我們經過了許許多多的過程苦難以後,裡面形成了什麼呢?形成了對生命的理解,形成了對人的關懷,形成了對神存在的真實的認識。你有生命,你才能夠傳遞生命,才能把這樣的恩賜分配給人,也能把那強盛的擄物分給他們。

「因為他將命傾倒」,原文直譯是「祂傾倒自己的魂」,我自己的意志、我自己的思想、自己的情感,我們自己的思想能夠願意為了愛的緣故,經歷一些更新,經歷一些傾倒,然後上帝給我們補充。接下來「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」,直接翻譯:「也同悖逆者被數算」,「數算」就是生命裡面一點一點地去理解。「他卻擔當了多人的罪孽,又為悖逆者代求」,一個悖逆的人,當他在悖逆之中的時候,他自己心中有很多過不去,自己心中扭曲的事,不是道理可以講的,所以需要去了解他們的狀態,才能夠真實的體會他們的狀態。

沒有辦法講得太細,總之,我們如果想要使人得到真正的生命,要重新因著認識義人而成為義,我們知道神的義就是耶穌基督的血和我們的信,羅馬書五章1節:「我們既因信稱義,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。」講到因信稱義。羅馬書五章最後的三節(19-21節):「因一人的悖逆,眾人成為罪人;照樣,因一人的順從,眾人也成為義了。…」羅馬書第五章整章都在講義的形成。有義,就是有神兒子的身分,有神兒子的身分,就有神兒子一切的權力。

 

 

【結論】

神兒女作僕人的生命事奉(魂生命的傾倒與引導)

 

認識救主成就榮耀的道路;

跟隨耶穌邁向基督的腳蹤。

 

以賽亞書五十三章,藉著耶穌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能夠很有力量的。有什麼樣的力量——成為像神的膀臂那樣的力量,夠不夠?但神的膀臂要顯露出來,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。生命如果沒有經過很深刻的更新,很深刻的變化,裡面一定不會豐富。所以我們要跟隨主的腳蹤行,以賽亞書五十二章13-15節可以概括這一章,首先講到「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」,最後講到要使那些聽不見的人,能夠聽見,中間卻說眾人「因他驚奇」,因為「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;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」。尊榮之前必有謙卑,我們知道被降卑、經歷苦難,才是做成榮耀的非常重要的過程,以及它的製作的手續。生命的榮耀,生命的豐富,是一定要經過一些苦難的熬練才能夠形成的。經過這些事情,最後會是什麼呢?最後是「15…君王要向他閉口。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,他們必看見;未曾聽見的,他們要明白。」作為服事者,最終的目標就是要使得原來不能明白的人,能夠明白過來。

今天的主題是在五十三章的第4-6節:「4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,背負我們的痛苦;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,被神擊打苦待了。5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;因他受的鞭傷,我們得醫治。6我們都如羊走迷;各人偏行己路;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。」我們要跟隨主,有孤單的時候,有被誤解的時候,人們卻以為我們是受刑罰,然後有經過壓傷痛苦的過程,最後就能夠成就了救恩,得著了榮耀。希望我們能夠回去好好的看這一章經文。

我們作結論:神兒女作僕人的生命事奉,魂生命的傾倒與引導。我們要把我們自己倒空,才能夠得到神的充滿,然後有了更新的生命,才能夠被引導。認識救主成就榮耀的道路;跟隨耶穌邁向基督的腳蹤耶穌成為基督,說「成了」,是因為有十字架的榮耀,即便耶穌基督是永生神的獨生兒子,祂在世界上要成就榮耀,也必須要經過十字架的過程,我們認識了這件事情,就知道救恩不是白白的。一開始講到的那位婦人,後來有她的順利的人生,她是經過了很大的苦難。我們曾經犯的罪、未來犯的罪,都會得到赦免,只要你信,這是我們信的根基;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得到豐盛的生命,得到豐盛的產業,對不起,你沒有經過十字架的苦難,沒有的,不會成就的。我們現在自己生命裡面有什麼呢?有沒有很真實、很具體的信心,很豐富、很滿足的愛呢?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命還不滿意,上帝會給我們預備機會。

上帝會給我們預備什麼樣的機會呢?耶和華定意、耶和華喜愛使他受苦。我今天要很不忍心,卻也很恭賀大家的說:如果你是屬神的人,你會有十字架的過程,每一個人的十字架的過程不一樣,但一定會有。當來的時候,你能不能體會,能不能珍惜,能不能知道說上帝看得起我們,所以給我們這樣的難題,這樣的難處。當你經過了苦難以後,就一定有榮耀;如果沒有經過苦難的話,那麼我們以為一生好順利呀!好舒服呀!就想舒舒服服地坐著花轎上天國——上了天國,你也是很貧窮的,懂我的意思嗎?這一章我們知道其實這樣講是講不完,沒有辦法,大家就回去好好思想吧!

 

 

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簡綱:神子作僕人的生命事奉—擔當的膀臂,代贖的救恩

第一段:1-6節—擔當的生命–耶和華膀臂的形象與背負

A. 被藐視的出身:根出於乾地的形象    1-3節

B. 被誤解的使命:為罪被責罰的背負    4-6節

第二段:7-12節—擔當的使命–耶和華膀臂的承擔與成就

A. 被宰殺的過程:受苦不開口的承擔      7-9節

B. 被認識的功效:成為贖罪祭的榮耀  10-12節

 

 

 

 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